七年前,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马克明的萧关肉牛养殖基地投入使用,养牛35头。如今,基地养牛规模已扩大到185头,养殖合作社吸纳社员近300户。“没有金融扶贫政策的支持,就没有基地现在的光景。”8月26日,谈及自己的养牛经历,马克明如是说。
马克明曾在泾源县城及周边承揽建筑工程,是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2010年3月,看好肉牛养殖的前景,他决定“转型”发展,流转20亩土地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当年10月,基地建成,首批基础母牛“落户”。由于后续资金不足,此后两年间,养殖规模一直在30头左右,养殖效益低。2012年4月,马克明向泾源县农行申请贷款60万元,一次性补栏五十几头牛,基地发展步入快车道。2016年,他又牵头成立了萧关肉牛养殖合作社。金融扶贫工程启动后,泾源县农行针对部分户主年龄过大或进入征信黑名单无法正常获贷的实际,按照每户5万元的标准,向合作社投放贷款165万元,由合作社向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二次放贷。“贷款使用根据群众意愿,可自己买牛养,也可由合作社托养代管,年终拿保底分红。”泾源县农行行长牛殿西说,农行立足实际创出的这一放贷模式,既发挥了合作社的龙头作用,解决了个别农户无法获贷的难题,又降低了银行风险,使三方共同受益。
由邮储银行泾源县支行包片的兴盛乡上金村是信用村。村上有些贫困户虽属社会保障兜底户,但有发展意愿,按照信贷政策,银行无法为他们提供贷款。支行动员养殖大户与这部分群众“捆绑”起来,由兜底户与大户签订委托贷款协议,大户负责买牛、代养,并负责还款。上金村12户兜底户分别委托4户养殖大户贷款5万元,年底可领到分红2500元。
依托县内旅游资源,泾河源镇冶家村的农家乐风生水起。泾源县信用联社因地制宜,将扶持农家乐作为主要放贷方向。信贷员随时进村走访,根据农家乐规模、新建或改建升级所需资金确定额度,现场办理贷款手续。在信贷资金支持下,冶家村的农家乐发展到110多家,全村1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至少有一人在农家乐稳定就业。
人行泾源县支行行长何文虎介绍,泾源县各银行围绕全县“一乡一品”产业链,创新信贷模式,降低贷款门槛,扩大金融扶贫覆盖面。截至6月底,共为63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基准利率小额扶贫贷款3.2亿元,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覆盖面达85.37%,居全市第一。
02-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05-16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1-18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01-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