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讯

网约车乱收费 乘客起诉网约车平台欺诈获支持

通过手机上的打车软件叫车,司机接单后未赶到约定地点,乘客杨某的账户内却被划走了打车费。杨某认为,网约车平台应对司机的欺诈行为承担责任。日前,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改判网约车平台支付杨某赔偿金500元。

2016年5月,杨某通过UBER打车软件叫车,一位司机很快接单。据杨某称,他见司机迟迟未到,就跟司机提议取消订单,但遭对方拒绝。几分钟后,杨某发现,打车软件上的状态已显示为“上车行驶中”,便打电话给司机。司机仍称“还在路上”,否认在司机端的打车软件上点击了“开始行程”。而后,杨某发现司机结束了行程,自己的账户被扣取了25.65元车费。无奈之下,杨某不得不花费52元乘坐出租车前往目的地。

事后调查得知,该司机在打车软件上建立了一个里程约3公里、用时约10分钟的虚拟行程,该行程与杨某原定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行程毫不相干,但是却让杨某为此次虚拟行程支付了车费。

于是,杨某向网约车平台投诉,平台承诺退回车费,但他迟迟未收到退款。于是,杨某向法院提起诉讼。

一审法院认为,杨某与第三方司机达成运输合同关系,网约车平台在撮合成交的过程中仅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没有证据证明该公司通过打车软件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时实施了欺诈行为;并且,一审期间,网约车平台已将车费退回,杨某的损失得以弥补,至于打车费属于其前往目的地的必要费用,不属于损失范畴,遂驳回杨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杨某不服,上诉至上海市一中院。

上海市一中院二审审理后认为,网约车司机虚构行程乱收费,所涉金额虽小,但性质恶劣,存在明显的欺诈故意。虽该行为由司机个人实施,但司机实为网约车平台合同义务的履行辅助人。因此,网约车平台应承担司机欺诈行为的法律后果。

上海市一中院二审认定,网约车平台与乘客间成立事实上的运输合同关系,上述虚构行程并扣取车费之行为构成欺诈,改判网约车平台支付杨某赔偿金500元。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再度增持国内电商 沃尔玛的O2O图谋

      半年时间,沃尔玛持有的京东股权从去年6月的5%一路增加至超过10%,增持间隔短且迅速。就双方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合作来看,......

    02-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红河州一季度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

      一季度,红河州以促项目落地为抓手,持续抓实一批重点项目复工投产,紧盯企业促项目签约落地,多项工作实现开门红。......

    05-16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英首相宣布脱欧计划:彻底退出欧洲单一

      当地时间17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宣布英国脱欧计划。图片来源:东方IC 中国日报网1月18日电(信莲)据英国广播公司(BBC)......

    01-18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2020年大数据业务收入破万亿

      1月17日,工信部正式发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到2020年,技术先进、应用繁荣、保障有力的大数据产......

    01-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