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植物园联盟、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主办,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承办的第二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开幕。论坛以“共创共享、跨界创新下的科学教育”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科院所属机构、植物园、出版社、大专院校、中小学校与民间自然教育机构等100余名代表参会,共同探讨跨界创新下科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开幕式上,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和版纳植物园主任陈进先后致辞。周德进回顾了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的缘起,他指出论坛是推进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以及“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聚合多方共识而创建的重要平台。论坛主要目的是增进国内外优质科学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方法的交流;促使国内掌握科学资源和掌握教育资源的两大群体有效对接;实现教育目标科学化、教育方法科学化和教育内容科学化。他希望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未来能成为国内科学教育的品牌论坛。陈进指出科学教育和环境教育的3个特点:科学教育工作是跨界工作,需要多方共同参与;科学教育极具挑战性,是永无止境的工作;科学教育需要理论指导和积极实践。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嵇少丞以《科学教育从何做起》为题作大会特邀报告,通过“茶马古道上的石头印真是马踏出来的吗”等4个案例,指出地质学是适合做科学教育的学科,可激发各个年龄段特别是青少年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地质学的科学教育可从旅游景点的介绍与新闻媒体的报道做起,多点严谨的科学,少些胡编的鬼神故事。同时,地质学的科学教育应该与认识自然、保护环境结合起来。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所所长赵延东以《中小学青少年从事科学职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为题,介绍了在全国23个省和直辖市选取的66所学校,共完成3856份有效问卷基础上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中小学生对科学家职业的从业意愿不高。在影响青少年对科学家职业的从业意愿的社会因素中,自身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对科学工作趣味性的判断,以及亲朋好友是否有科学家等均是重要因素。赵延东建议,应改革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设立科学家“科普休假”制度,加强科学家与中小学生的互动,以提升青少年对科学家职业的从业意愿。
为期两天的会议将进行4场大会报告和18场分论坛报告,内容涉及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融合发展、保护教育与公民科学、艺术和环境教育、新媒体潮流下的科学传播等。同时,论坛将开展学术板报交流、文创产品展示,举办植物哲学漫画展、植物科学绘画展以及西双版纳中小学生自然笔记大赛优秀作品展等展览。
由于首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的成功举办,第二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吸引了国内外科学教育从业者和爱好者再次相聚罗梭江畔。定期举办的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将成为中国科普领域多学科交流的高质量平台,引领国内科学教育、环境教育的发展方向。
05-05 来源:华夏时讯| 编辑:确牛
04-2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7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11-0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1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11-03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4-3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05-1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