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彭阳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按照“1+20+122”脱贫攻坚规划,探索建立“四种”扶贫新模式,因户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多措并举推进以草畜、蔬菜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及生态鸡、万寿菊等地方特色板块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一是建立“托管代养”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户夯实发展基础。以肉牛养殖企业和规模大户为托管主体,贫困户自愿与企业(规模大户)签订托管养殖协议,由企业托管代养。同时,企业优先聘用签约贫困户在企业务工、优先收购签约贫困户种植的饲草料、优先向签约贫困户提供犊牛和收购育肥牛。托管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每年分红一次,每户托管5头基础母牛,年分红4000元,托管期满后,在政府的监督下,贫困户与企业算清账务、兑现补助金后终止托管协议,独自发展壮大产业。
二是建立“订单收购”扶贫模式,打消群众销售产品后顾之忧。宁夏万升实业公司、广州立达尔生物科技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对贫困户放养的生态鸡、种植的中药材、万寿菊等农产品,通过与农户签订订单收购合同的方式,并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格1—5%进行订单收购,激发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制定出台《彭阳县2017年政策性农业和人寿保险安排意见》,拓宽贫困户产业保险领域,积极探索开展农业定点保险、靶向保险,确保贫困户产业收益不受影响,计划全年完成“扶贫保”1200万元。
三是建立“土地流转+务工”扶贫模式,解决无能力农民耕地撂荒问题。企业自主发展特色产业,承包经营无能力农户的闲置耕地,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不但解决了耕地撂荒问题,还大量吸纳贫困户务工,增加了贫困户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四是建立“能人带动”扶贫模式,发挥金融扶持带动效应。发挥生态鸡养殖大户王玉兰、中蜂养殖大户陈泽恩等能人联贫帮困示范带动作用,为贫困户免费供种、全程跟踪技术服务和产品回收。同时,继续深化“一台一会一体系”金融扶贫机制,今年整合担保资金1.15亿元,投放村级互助担保基金660万元,发放产业扶贫贷款3.5亿元以上,助力了能人及贫困户的产业壮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