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讯

选育优良玉米品种 不忘增产粮食初心—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黄长玲

选育优良玉米品种  不忘增产粮食初心—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黄长玲

黄长玲,长期从事玉米育种工作,现任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遗传育种中心主任,担任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部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北京市作物品种审定主任委员会委员,《作物杂志》和《中国种业》编委。他主持、参加国家重点课题20多项,获得国家植物品种权6项,带领课题组选育了中单909、中单808、中单856、中单859、中单868等19个玉米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6500多万亩,为国家增产粮食超过40亿斤。

黄长玲生于福建,小时候从未吃过玉米,甚至从未见过。刚进入大学的他,首次吃到玉米糊糊时,惊讶于这一农作物的粗颗粒感,“嗓子非常难受”。与玉米的这一初次相识,并未给黄长玲留下好印象,但是在过去的30年中,黄长玲的大部分时间却都献给了玉米育种事业。人生就是这样,总是充满各种不确定,才有了未来的惊喜与期待。

自1988年以来,黄长玲主持、参加、完成的项目包括“国家攻关计划、攀登计划、支撑计划、863计划、973、国家自然基金、转基因重大专项、跨越计划、成果转化、农科院创新工程等国家重点课题20多项。选育出中单909(已连续5年为国家主导品种,现为我国十大推广面积品种之一,2016年推广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中单856(国审品种)、中单808(已连续10年为国家主导品种、我国西南区主栽品种、是我国西南平坝区推广面积最大时间最长的玉米品种)、中单859(国审品种)、中单868等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19个。作为作物科学研究所遗传育种系主任,黄长玲带领作物科学研究所遗传育种系于2013年获得“全国农业先进集体”、2014获得“中央国家机关单位五一劳动奖”、2016年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荣誉,并入选“2016首都科技盛典人物”。玉米品种中单909获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2013、10)第一完成人;玉米新品种中单909的选育与推广获大北农科技奖三等奖(2013、11),第一完成人。

其中,中单808品种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推广时间最长、面积最广,转化十分成功,至今已有十一年之久。“在推广当年,808就比对照品种增收达到19.7%,这个数字非常惊人。”黄长玲自豪地说,“企业盈利,老百姓增收,更重要的是好品种为国家带来粮食增产效益。”

做过育种的人都知道,酷暑天天下大田调查,三伏日日自交杂交,筛选鉴定品种,南繁北育,是育种家的常态。即便这样,有人可能一辈子都不能选出一个成功的品种,或者只成功选育出一个品种,要育出好品种更是难上加难。黄长玲的30年育种路,走得平凡又不平凡。平凡之处在于,和大多数育种家一样,对育种有着近乎疯狂地执着与付出。他会经常忘记节假日,对于家庭琐事也往往是甩手掌柜,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春节是在海南繁育基地度过,由于大田试验的时效性,为了及时完成试验,经常错过去幼儿园接女儿的时间,常被被幼儿园的老师痛批,我想“女儿可以多等一会,但是错过了试验时机,要等到下一季度,试验不能等”。这些日常的工作状态,对于育种学家普通又平凡。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这是兢兢业业的育种学家的写照。平凡的事做久了,就是一种不平凡。于黄长玲而言,他有自己的骄傲和自豪。倾注几十年心血,成功选育出的多个优良品种,让他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许多人羡慕黄长玲的好运气,他却说“每选育一个品种,不是胸有成竹,但有门道可寻”。

“育种是一门试验(实验)科学,品种表现是基因和环境互作的结果,基因发生有效变异的概率极低,但环境是可变的,所以多年、多点的鉴定试验至关重要,才能保证优胜劣汰”。多年,数量级别都是10年以上,所谓十年磨一剑,却不能磨出一个好品种。仅中单808这一个品种,选育达17年之久,已经属于十分顺利。为了做到多点试验,抢天时之利是关键,所以一年四季、大江南北吃住在育种基地是必须。“至少200个试验点的数据支持才可判断优劣”。一句歌词比较应景“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表达奔波在外的育种学家的处境。

另一方面,要得到优良的玉米杂交种,亲本的选择至关重要。育种的每一步都不轻松,从头到尾贯穿其中。得到纯合亲本的过程就很艰辛,5年是起跑线。黄长玲说“即便得到了亲本纯种,也不一定能得到好的杂交种,又需要再经过冗长的鉴定”。

第三方面,最大限度降低成本。黄长玲说,这一步往往是一个品种能不能规模化进入生产应用的分水岭。“其实有很多好品种被选育出来,但是没有发挥出理想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在育种伊始就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种子不易生产,产量低,生产成本高”,最终无法实现推广转化的目的,前功尽弃,十分可惜。

黄长玲心中有一条金灿灿的育种之路,他坦言,“做育种的人,年年希望年年盼,一直感觉有更好的希望在激励着前进。看到好的品种就会特别开心,希望优中选优,有期望在,没有尽头,有一直尝试下去的欲望。”一位干了30年的育种的科学家,在谈到未来的想法时,竟然像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一样,干劲十足,眼睛里充满了亮光。“我的成果每年都对国家粮食增产有贡献,我的品种每年有1000多万亩的推广面积,这意味着金灿灿的粮食啊”。黄长玲,一位真正不忘初心的育种家。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第四届城市科学节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学生

      第四届城市科学节近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本届城市科学节以奇妙的科技之旅为年度主题。本次活动主要针对5-25岁青少年、......

    05-05    来源:华夏时讯| 编辑:确牛

    分享
  •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 范长龙出席仪式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26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

    04-2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银川花博园51个郁金香品种进入盛花期

      近日,记者来到银川花博园了解到,为了迎接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开幕,银川市林业局在花博会首次尝试大面积种植郁金香......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分享
  • 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宣传语新鲜出炉

      自3月5日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和中国银川首届荷花节宣传语征集活动结束之后,经过一个月的严格评选,第九届中国花卉博......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分享
  • 这位异乡的游子写遍了苏州的乡愁

      在江苏媒体圈,应志刚算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做了20年深度调查记者,带出来的学生,不少已是各家媒体的中坚力量,至今......

    04-27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分享
  • “永州之野”将登陆2018中国中部(湖南)

      以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

    11-0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解密飞鸽传书-鸽子是靠地磁导航的

      一只信鸽,即使你把它带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它也能把信带回家。在鸽子头顶和脖子上绕几匝线圈,以小电池供电,鸽子......

    05-1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举行 新疆

      久闻新疆瓜果飘香,今天终于品尝到了!11月1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在......

    11-03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我们诞生在中国》北美票房名列前茅

      中新社洛杉矶4月29日电 (记者 张朔)《我们诞生在中国》(Born in China)北美上映首周成绩不俗,在最近一周北美票房排行榜近百......

    04-3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韩国第19届总统选举的八大变化

      人民网首尔5月10日电(夏雪、实习生 袁晓雪)备受瞩目的2017年韩国大选已尘埃落定,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候选人文在寅......

    05-1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