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网讯(记者 梁坚泽 马林家 贾丽)8月17日清晨,夜色褪去,天已微亮,空气中还夹杂着些许凉意,在红寺堡区新庄集乡康庄村的一处农家小院,65岁的马守高轻轻推开屋门,只见他随手披了件外套,慢悠悠地向着自家的苹果园走去。
跟着马守高的脚步,穿过小院的木门,眼前,一个个红亮饱满的苹果挂满枝头,处处飘荡着苹果的香甜气息,令人垂涎。“每天一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来院子里看看苹果长的咋样,这都成习惯了……”说话间,马守高看到不远处的一颗苹果树,因为果实结的过于稠密,眼看着树枝就要被压断。
马守高赶忙找来木棍和细线,将树枝和木棍固定好,这才将快断了的树枝支撑起来。“最近果子结得好,就担心把树枝压断,糟蹋了这一枝子的果子,拿出去还能卖些钱哩……”
十六年前,马守高带着家人从西吉搬迁来到红寺堡区,和其他村民一样,全家靠种植玉米为生,辛苦一年也就赚几千元。“玉米投入大、费人工,种起来实在不划算……”马守高说。近年来,康庄村为转换群众思想,带领村民代表赴甘肃静宁、中宁、海原等地观摩学习,让村民深受启发。2014年,马守高率先在村里种上苹果树。
由于管理得当,马守高的苹果挂果率高,“我家一共6亩地都在苹果,一亩地能种34颗树,一颗树产1000斤苹果,一斤卖上3块钱,这比种玉米要好的几倍呢……”扳着手指头,马守高给我们细算了一笔账。如今,马守高不仅仅满足自己致富,还要带领全村村民致富奔小康。得益于乡政府在种植技术、日期日常管护等方面的积极指导,康庄村的果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种植积极性也逐步提高。
在该村富士苹果示范基地,随处可见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喜气景象。马守高说,自家种的苹果不愁销,还没走出村,就已经被周围的邻居都抢光了。买车、买家电、盖新房……过去,马守高想都不敢想这些事情,现在,已经在他身上一个个的实现了,依靠种植苹果,马守高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对于未来,马守高充满了信心,“再有几年,果树全挂上果,村民也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了。”
该村村主任买元福表示,目前,康庄村已形成苹果2300亩,枸杞2100亩,黄花菜1000亩的产业布局。特色产业种植面积接近一半,进一步引导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从有名的上访村、后进村到现在的特色产业聚集村,也为全乡产业调整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05-05 来源:华夏时讯| 编辑:确牛
04-2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7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11-0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1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11-03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4-3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05-1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