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积极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探索促进农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发展方式,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
一、设施农业建设稳步推进。鄄城县将设施农业作为促进传统农业转型,效益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以温室大棚为抓手,扎实推进设施农业的普及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将设施农业与生态循环农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农业生产、文化、休闲功能,形成产业融合、优势互补。在政策鼓励和涉农部门的推动下,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势头明显加快,并具有一定规模。今年全县新建2600个科技含量高的冬暖温室大棚、3000多个拱棚。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经营者的操作水平,增强运用设施的技能和配套生产技术能力,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二、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鄄城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全县已流转土地近30万亩,其中托管18万亩,由传统单一的冬小麦、夏玉米,转变成经济林特色种植、露地瓜菜及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并行的种植模式,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但还存在着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产品流通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劳动者素质不高等问题,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家庭新型经营主体迸发新活力。当前鄄城县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农业人口的大量转移和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生产,催生了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各种新的农业经营形式的成长。以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化企业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运而生,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8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14家、市级32家,县级61家;家庭农场107家,比上年增加20家;全县流转土地30万亩。2018年计划增加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3家,县级12家,流转土地10万亩,并建立激励机制,出台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的相关政策,对新、特、优农产品种植加工给予一定补助,涉农项目优先投入。针对目前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规模小、实力弱、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滞后、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认真研究和解决。今年我们将广泛宣传推广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典型,选举10名新农人,全力带动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有序发展。
四、生态绿色农业实现新突破。鄄城县以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牢牢抓住绿色生态这个关键和靶心,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农业绿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综合效益稳步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县申报绿色无公害农产品65个;配合省、市蔬菜农残抽检40次,抽检样品400个,合格率100%;建设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3个,被确定为“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点29个,建立了追溯平台和产品追溯机制。在此基础上,借助绿色生态优势,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营造有效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努力打造鄄城县绿色生态农业样板。
05-05 来源:华夏时讯| 编辑:确牛
04-2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7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11-0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1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11-03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4-3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05-1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