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讯

《人民的名义》谢幕 这样的爆款正剧还会有么

《人民的名义》谢幕 这样的爆款正剧还会有么

若问当下最热的国产剧是什么,相信大家心中都会得出一致的答案——《人民的名义》。

其实说当下都有些严谨了,从3月28日开播起,这部“爆款”正剧就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和好评。截至4月29日,豆瓣评分8.5,收视率从刚开播的1.5%,到大结局破8%,节节攀升的收视佳绩印证了这部剧强劲的观众黏性,《人民的名义》成为近十年来电视剧的收视冠军。

《人民的名义》成功收官 优质正剧怎样延续下去

4月28日晚,《人民的名义》播放大结局,正式收官。以“破8”的成绩画上句点,是这部剧完美的收束。一个月来,围绕这部剧的评论、访谈、宣传报道可谓铺天盖地,从老戏骨们教科书般的演技到尺度最大的反腐力作,从达康书记的“萌表情”到对祁同伟“草根逆袭”却又走上歧途的冷静思考,这部剧打开了多个年龄层的受众市场,形成难得的老少皆宜、全民关注的收视热潮。在这个玄幻、架空、言情题材长期霸屏的时代,《人民的名义》确是一次现象级的突围表演。

《人民的名义》谢幕 这样的爆款正剧还会有么

为何会有这般盛况?作为编剧和艺术总监的周梅森认为有三点:“第一是反腐剧不多,所以大家觉得非常新奇,表现出了一种题材饥渴症;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反腐深得民意民心,老百姓对反腐工作非常关注;第三个原因是这部剧品质很高,从编、导、演,每一块都下足功夫。”

这些分析很实在也很准确。只是我们更关注一点,这种“爆款”正剧显然已经激发起观众的期待,《人民的名义》走后该怎么办?

这部剧会火,汇集了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剧本的优良品质、演员的敬业态度与制作的真诚用心。所谓剧本乃一剧之本。这部戏聚焦了当下的反腐现实,却没有一味地刻板说教,用“步步惊心”的剧情串联起反腐的艰难与整肃的决心,在一幕幕“智斗”中呈现出严密的故事逻辑与人性的挣扎过程,让人看后感觉满满的说服力与刺激感。

而一众老戏骨的认真飚戏让观众大呼过瘾,仿佛长久败坏的观剧胃口得到了重新的暖心滋养。主演片酬整体未过投资50%,甚至不如一位当红“鲜肉”的身价,但也正因于此,优良的制作凸显出高品质效果,“爆款”正剧才有可能实现。

《人民的名义》谢幕 这样的爆款正剧还会有么

这种反映现实题材的正剧与时髦的“网文”改编剧相比,拼的不是片酬高、颜值高和“腕儿”大小,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干货”路线。相比于架空虚构,这种现实题材与我们生活更相近相关,若能踏下心思打磨剧本,用心处理故事细节,往往更容易唤起受众的共鸣。

至于角色,应该摒弃流量功利思维,从角色出发去选演员而非谁粉丝多就考虑谁,或许这份本心和实在反倒会引来更多的“自来水”。面对滥用替身、劣质“抠图”的不良风气,将心思更多的用在制作的精雕细琢上,彰显正剧的“匠心”范儿,或许国产正剧的“爆款”将会更多的出现。

谈到了“爆款”的电视剧,我们再聊聊最近一篇“爆款”的文章——

《我是范雨素》走红网络 引发读者深沉思考

近日,一篇名为《我是范雨素》的微信公号文章“刷爆”朋友圈。这位来自湖北乡村,只有初中文化的北京育儿嫂,用质朴平实的话语讲述了自己生命里的见闻感悟。生活的辛酸坎坷,母亲的坚强伟大,世情的残酷凉薄,在一句句平淡的话语中点滴地渗透出来。文学成为她抒怀的凭借,也成为一种情感的寄托。朋友圈的一次次转发汇成一股温暖的洋流,传递着陌生人对她发自心底的赞可。

《人民的名义》谢幕 这样的爆款正剧还会有么

范雨素不是第一个用文字引来关注的底层百姓。生活于湖北乡间的余秀华,《我的诗篇》用文字来记述情感、追问生活的打工者们,这些看似与文学圈相隔甚远的人们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文字,早已引来人们的广泛关注。文学能够打动人,很多时候来源于背后故事的力量。正是这些令我们难以忘却的人生故事,那些令我们感叹的生命经历,让这些文字有了更厚重的意蕴,也更容易引发我们的动情与传播。

有的网友赞叹范雨素是“祖师爷赏饭吃。”事实上,从纯粹文学角度看,范雨素的文学水准并未高到“众捧”的地步。但是她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在历经坎坷后依旧选择用笔来抹平心中的褶皱,“以语言为武器对抗存在的荒芜”,让我们萌生由衷的敬意与感动。

当知道范雨素在疲惫忙碌的生活中挤压时间,用笔和纸写了十万字时,就会明白,对文学的坚持和热爱或许是她在这个新媒体时代发出声音进而引起共鸣的重要原因。有故事的人很多,不幸的人也很多,但是范雨素从时代的洪流中被打捞出来,不能否认这与她对文学的热爱和坚持有关。用文学去拓宽生活的边沿,让艰难的生活有了沉淀的意义,即使在贫困艰难、脏乱不堪的环境中依旧有一份沉静于世的诗意和文思,这让我们有些羡慕甚至敬佩。

这篇文字折射了世间百态,人们读到了城乡巨变中个体家庭中的不幸与困境。这份体验似曾相识,或许未曾所见,但无论如何,我们从一个徘徊于城市与乡村模糊交界的个体视角中看到了当代中国难以察觉的生活图景,让我们心生震撼,也大开眼界。无论你品读到文学的可贵还是母爱的崇高,无论是珍惜现有的启迪还是呼吁现实问题有效解决的紧迫感,都是我们为这篇文字赋予的精神增量。不管文笔是否足够出众,能让读者感到这些,这篇文字的分量便已经不轻了。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第四届城市科学节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学生

      第四届城市科学节近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本届城市科学节以奇妙的科技之旅为年度主题。本次活动主要针对5-25岁青少年、......

    05-05    来源:华夏时讯| 编辑:确牛

    分享
  •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 范长龙出席仪式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26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

    04-2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银川花博园51个郁金香品种进入盛花期

      近日,记者来到银川花博园了解到,为了迎接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开幕,银川市林业局在花博会首次尝试大面积种植郁金香......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分享
  • 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宣传语新鲜出炉

      自3月5日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和中国银川首届荷花节宣传语征集活动结束之后,经过一个月的严格评选,第九届中国花卉博......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分享
  • 这位异乡的游子写遍了苏州的乡愁

      在江苏媒体圈,应志刚算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做了20年深度调查记者,带出来的学生,不少已是各家媒体的中坚力量,至今......

    04-27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分享
  • “永州之野”将登陆2018中国中部(湖南)

      以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

    11-0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解密飞鸽传书-鸽子是靠地磁导航的

      一只信鸽,即使你把它带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它也能把信带回家。在鸽子头顶和脖子上绕几匝线圈,以小电池供电,鸽子......

    05-1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举行 新疆

      久闻新疆瓜果飘香,今天终于品尝到了!11月1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在......

    11-03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我们诞生在中国》北美票房名列前茅

      中新社洛杉矶4月29日电 (记者 张朔)《我们诞生在中国》(Born in China)北美上映首周成绩不俗,在最近一周北美票房排行榜近百......

    04-3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韩国第19届总统选举的八大变化

      人民网首尔5月10日电(夏雪、实习生 袁晓雪)备受瞩目的2017年韩国大选已尘埃落定,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候选人文在寅......

    05-1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