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讯

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在即

 5月2日13时许,伶仃洋上,重达6000吨的最终接头像“楔子”一样将海底隧道连为一体,这意味着迄今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即将全线贯通。

如一条巨龙,港珠澳大桥已腾跃在伶仃洋上空。随着一桥飞架三地,粤港澳半小时超级城市群经济圈加快形成,世界级大湾区加速起航。

6000吨巨无霸“海底穿针”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桥—岛—隧一体的大桥。主体工程由长22.9公里的桥梁和6.7公里的海底隧道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去年9月主体桥梁合龙;难度更大的海底隧道工程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海底隧道是国内首条于外海建设的超大型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沉管组成。每节管道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单节重约8万吨。2013年5月6日,首节沉管顺利与西人工岛暗埋段对接,完成“海底初吻”。今年3月7日,第30节沉管沉入海底,全部33节沉管安装成功,贯通只差“最后一步”:安装接头。

“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一个接头完成了,才能真正变成一个隧道。一个隧道只有一个接头,而且只能做一次,必须一次成功,最终接头的方案搞了两年时间。”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工办主任陈越说。

根据设计方案,接头处在海底约28米深处的第29节和第30节沉管之间,留有12米长的空间。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副总工程师高纪兵说,最终接头是一个巨大的楔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顶板长12米,重达6000吨。这个“巨无霸”如何精准安装到海底,又正好“楔入”沉管之间?

“考虑风力、洋流、浮力等多种因素,误差只允许在1.5厘米以内。”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工程师林鸣说,“这在世界交通领域是史无前例的,无异于‘海底穿针’”。

在伶仃洋上,一艘30万吨油轮被改造为世界最大单臂全旋回起重船“振华30”,其“臂力”达到12000吨,是隧道接头重量的两倍。随着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接头被吊起后平移,达到海底预定安装处的上方,徐徐下沉,直到完全淹没于海面。从缆绳的滑动可以看到,庞然大物仍在继续下沉。

从6点开始,历时10多个小时,安装对接成功。最终接头“楔入”水下接头处后,两侧的顶推系统将止水带顶出压缩,以保证接头临时止水,而且是“滴水不漏”,临时止水只有30天有效。

随后,施工人员将进入深海的隧道内部将最终接头焊接到位。预计今年6月焊接完成、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说,港珠澳大桥预计今年底大桥将全线通车,届时香港至珠海的陆路通行时间将由3小时变成半小时。

 “中国制造”撑起超级工程“世界之最”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桥梁……

“作为全球最重要贸易通道上的超大型桥梁,她是中国桥梁工程界创新和攻坚能力的集中体现。”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说。

老桥梁专家谭国顺说,“世界之最”的背后,是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空白,进而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的艰苦努力。

港珠澳大桥打破了国内通常的“百年惯例”,制定了120年使用寿命的设计标准。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引领下,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题,结合伶仃洋实际,提出了“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从而保障“120年”这一指标的实现。

和其他跨海大桥不同的是,港珠澳大桥是像“搭积木”一样“搭建”出来的。先在中山、东莞等地的工厂里把桥墩、桥面、钢箱梁、钢管桩统统做好,再等到伶仃洋风平浪静时一一组装起来。——首次实现“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建设理念。

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的板单元组装和焊接机器人系统,先进的超声波相控阵检测设备,代替了过去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成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使港珠澳大桥钢结构制造技术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建造”由此变成“制造”。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总工程师钟辉虹说,如果没有国产的大型施工装备、大型浮吊、大型船舶,参建企业就不可能完成这一艰巨挑战。中国装备制造的长足进步,是“拼积木”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以工程中大量使用的浮吊船为例,上世纪90年代,国内浮吊船只有百吨左右的承载量,如今中国浮吊船已达万吨级承载量,中国企业已跻身全球最顶尖的浮吊船制造者行列。

历经30多年的发展,世界级城市群崛起于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雏形显现。国家正在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港珠澳大桥在内一系列基础设施被认为是支撑大湾区的“脊梁”。

“港澳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三地经济融合不断加深,珠三角已经形成超级城市群。”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郑天祥表示,港珠澳大桥等重点基础设施将打通三地。

“内强腹地,外接东盟。”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仅推动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等地的产业梯度转移加快,而且其产业要素将加速通达北部湾区域,形成面向东盟的海陆大通道,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第四届城市科学节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学生

      第四届城市科学节近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本届城市科学节以奇妙的科技之旅为年度主题。本次活动主要针对5-25岁青少年、......

    05-05    来源:华夏时讯| 编辑:确牛

    分享
  •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 范长龙出席仪式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26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

    04-2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银川花博园51个郁金香品种进入盛花期

      近日,记者来到银川花博园了解到,为了迎接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开幕,银川市林业局在花博会首次尝试大面积种植郁金香......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分享
  • 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宣传语新鲜出炉

      自3月5日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和中国银川首届荷花节宣传语征集活动结束之后,经过一个月的严格评选,第九届中国花卉博......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分享
  • 这位异乡的游子写遍了苏州的乡愁

      在江苏媒体圈,应志刚算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做了20年深度调查记者,带出来的学生,不少已是各家媒体的中坚力量,至今......

    04-27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分享
  • “永州之野”将登陆2018中国中部(湖南)

      以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

    11-0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解密飞鸽传书-鸽子是靠地磁导航的

      一只信鸽,即使你把它带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它也能把信带回家。在鸽子头顶和脖子上绕几匝线圈,以小电池供电,鸽子......

    05-1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举行 新疆

      久闻新疆瓜果飘香,今天终于品尝到了!11月1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在......

    11-03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我们诞生在中国》北美票房名列前茅

      中新社洛杉矶4月29日电 (记者 张朔)《我们诞生在中国》(Born in China)北美上映首周成绩不俗,在最近一周北美票房排行榜近百......

    04-3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韩国第19届总统选举的八大变化

      人民网首尔5月10日电(夏雪、实习生 袁晓雪)备受瞩目的2017年韩国大选已尘埃落定,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候选人文在寅......

    05-1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