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讯

人类文明的推动要技术,更要科学

人类文明的推动要技术,更要科学
 

近年来,很多科技大咖、投资人、企业家在谈科学的时候,都有一个非常自豪的说法:你看我做人工智能、做芯片、做DNA测序检测,这就是做科学。

听得多了,不觉有些担心:这些社会的精英阶层把科学和科技给混淆了。

实际上,人类文明的推动要技术,更要科学!只注重技术而忽视科学是没有前途的。

科学:技术背后的道理

这个问题要从比较有名的李约瑟难题说起。李约瑟是英国的历史专家,他发现中国古代的技术和文化很发达,但并没有产生太多的科学。中国古代有非常好的技术如四大发明,但李约瑟不认为这是科学。

那么,什么是科学呢?简单来讲,技术背后的道理是科学。牛顿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以及各种生物学规律,这些规律是科学,而规律的应用是技术,这是科学和技术的一个区别。在研究过程中有时候并不太好区分。研究技术找到背后的道理,这时候就变成了科学;研究科学变成规律后马上应用,这个应用变成了技术。

有些科学对技术影响非常深远。比如牛顿发现牛顿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真的没有什么应用,应用是很晚以后的事。他那时候关心太阳系里面天体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他发现牛顿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精确解释太阳系的运动,这背后的道理就是科学。量子力学、相对论是一百年前发现的,它们的应用今天才开始逐渐显示出威力,这是科学和技术表现上所展现的不同。

说到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也可以称之为技术,但是在中国没有变成科学。我们老祖宗没有问“为什么有指南针?磁到底怎么回事?有没有什么规律?”。而西方安培和法拉第玩电流、玩磁场没有任何应用目的,就是觉得很有意思,却发现其中有一些规律并开始总结。到了麦克斯韦,他们把电磁学整个科学总结了出来——直到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应用。但麦克斯韦方程出来以后,可以用于电磁波做通信,现在所有通信基本上都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包括电视、电话、手机等等。可以看到,技术不能代替科学,没有科学上的真正突破,技术也只能停留在指南针层面,虽然也有用,但是谁也想不到有现在的通讯时代。

人类发展:最根本的是由科学推动

人类的文明到底是怎么被推动的?是科学推动还是技术推动?有人说瓦特的蒸汽机造就了工业革命;有人说爱迪生是最伟大的科学家,因为他有很多发明,包括推动历史发展的电灯;还有人说互联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个动力。

爱迪生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工程师?应该说他是非常出色的工程师和发明家。今天我们可以造出火箭、造出卫星来,这些不是爱迪生发明的,要依靠牛顿的力学理论来计算轨道、进行各种力学的设计。更精确地说,更宏大、更先进的技术背后都有非常深刻的道理。当然,我们需要非常好的工程师、发明家才能有很多创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可以取代科学在背后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然,技术非常重要,首先,技术使科学成果可以造福人类,造福社会。其次,技术往往反过来可以促进新的科学发现。比如因为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好,所以现在有大数据,有数据科学,相信对数据的研究本身可能带来新的科学,给数学本身带来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到后来可能也会变成科学。

不能总用别人的知识做产品去赚钱

有人说科学是很伟大,但是需要投入的太大了,要等待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中国可不可以就发展技术,让美国那些发达国家去做科学,等科学发明出来以后,再把它的科学应用弄来发展我们的经济。一个国家可不可以没有科学,只发展技术?

技术可以直接影响到国计民生。短期看这样做是可以的,长期看就永远跟着别人背后跑了。作为大国这样做是很不相称的,从长期来说一定要静下心来发展科学。

科学已是人类文化很主要的一部分,除了民族自信心之外,研究科学很显然也有实际的用处。毫无疑问,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而近代最重要的科学成果大部分是从美国出来的,这不是偶然的事情,这里面是有必然联系的。如果我们要想长久地维持繁荣,就不能总是用别人的知识来做成产品,卖去赚钱。

历史借鉴:未来要靠科学

美国的科学真正兴起是二战以后,那时候有富兰克林、杰弗逊,有一些从欧洲带来的科学传统。所谓科学传统就是去玩,完全从好奇心出发去研究大自然,没有目的性。等到美国建国以后,因为经济发展,它反而有很强的目的性,所以那时候应用科学代替了基础科学,有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上有一个世纪,美国在基础科学上没有什么建树,那时候美国太急功近利了。二战的时候,大量的科学家从欧洲移民到美国,美国运用科学和科学带来的技术打赢了战争,整个美国忽然醒悟了:科学是有用的,科学是可以赢的,没有科学我们就被灭掉了。因此从那时候开始对科学有很大热情,加上它的体制等原因,其优势一直持续到现在。

比较日本和美国,可以看到日本人在产品方面往往是做得比较好的,但是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来自于日本的比较少,大部分来自于美国。为什么美国人具有颠覆性创新的能力?这和美国的文化,尤其是要追求规律、追求科学的文化非常有关系。全世界优秀的人都被它搜罗过去了——这些人带着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带来了科学的创新、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也带来了技术的创新。而在美国之前,很多颠覆性技术创新来自于英国。从牛顿那时候开始的科学革命发生在英国,导致了它的工业革命,正如美国的科学革命导致了它的技术革命。

中国:是时候注重科学启蒙问题

科学其实是一种文化,是文明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部分。除了科学引领技术之外,还因为有一种科学的探索方法、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想。科学是一个求证和按照逻辑推理的过程;讲究个人创新,你要想得跟别人不一样,要标新立异等,这种精神可能和我们的传统文化追求有不太一致的地方。

应该说,中国经济层面现在已经到了产品能做得比较好的阶段了,下一个阶段如果要想再上一层,要想能够有颠覆性的创新,难度会非常之大。如果要想领先,就要有高度创新的能力,那一定会和中国未来的科学发展有紧密的关系。

(鲁白: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知识分子》主编;张双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汤超: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执行院长)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第四届城市科学节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学生

      第四届城市科学节近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本届城市科学节以奇妙的科技之旅为年度主题。本次活动主要针对5-25岁青少年、......

    05-05    来源:华夏时讯| 编辑:确牛

    分享
  •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 范长龙出席仪式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26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

    04-2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银川花博园51个郁金香品种进入盛花期

      近日,记者来到银川花博园了解到,为了迎接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开幕,银川市林业局在花博会首次尝试大面积种植郁金香......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分享
  • 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宣传语新鲜出炉

      自3月5日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和中国银川首届荷花节宣传语征集活动结束之后,经过一个月的严格评选,第九届中国花卉博......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分享
  • 这位异乡的游子写遍了苏州的乡愁

      在江苏媒体圈,应志刚算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做了20年深度调查记者,带出来的学生,不少已是各家媒体的中坚力量,至今......

    04-27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分享
  • “永州之野”将登陆2018中国中部(湖南)

      以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

    11-0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解密飞鸽传书-鸽子是靠地磁导航的

      一只信鸽,即使你把它带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它也能把信带回家。在鸽子头顶和脖子上绕几匝线圈,以小电池供电,鸽子......

    05-1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举行 新疆

      久闻新疆瓜果飘香,今天终于品尝到了!11月1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在......

    11-03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我们诞生在中国》北美票房名列前茅

      中新社洛杉矶4月29日电 (记者 张朔)《我们诞生在中国》(Born in China)北美上映首周成绩不俗,在最近一周北美票房排行榜近百......

    04-3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韩国第19届总统选举的八大变化

      人民网首尔5月10日电(夏雪、实习生 袁晓雪)备受瞩目的2017年韩国大选已尘埃落定,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候选人文在寅......

    05-1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