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与英法联军为争夺比利时伊普尔地区展开激战,双方势均力敌,对峙达半年之久,都无法打败对方。1915年,德军为了打破欧洲战场长期僵持的局面,决定使用化学武器,就是释放毒气打败对方。
于是,德军在阵地前沿设置了5000多个盛有氯气的钢瓶,此时正有大风朝着英法联军阵地吹去,德军把180吨氯气释放出去。顿时,一片绿色烟雾腾起,并以每秒三四米的速度向对方的阵地飘移,一直扩散到英法联军阵地纵身达25公里处,结果致使15000名英法联军士兵中毒,5000多人死亡。
化学毒剂攻击的显著战果引起了多个国家的极大重视,一些国家开始争相研究其他化学武器,并开始了化学武器与防化武器之间的角逐,先后研制出毒性更高的沙林、梭曼、维埃克等著名化学武器。
虽然化学武器越来越多,但是总得有破解的办法。有些科学家开始研究如何破解化学武器的方法。他们来到德军对英法联军使用化学毒剂的地方,发现在了一个问题:“战场上的大量野生动物也相继中毒丧命,可是奇怪的是,这一地区的野猪竟意外的生存下来。”这件事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经过实地考察,仔细研究发现,野猪喜欢用嘴拱地的习性,使它们免于一死。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用来躲避毒气的刺激。同时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就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
由于野猪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它的防毒面具,所以它们能在这场氯气的浩劫中幸免于难。 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很快就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这种防毒面具和猪嘴的形状一样,面具内部没有直接采用泥土作为吸附剂,而是使用吸附能力更强的活性炭。
1916年的一天,德军与英法联军在惨烈的凡尔登再次展开大战,德军又重施故伎,在阵地上大放毒瓦斯,此时的法军已基本上戴上了防毒面具,有效地抵御了德军的毒气攻击。
如今尽管防毒面具吸附剂的性能越来越优良,但它酷似猪嘴的基本样式却一直没有改变。
05-05 来源:华夏时讯| 编辑:确牛
04-2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7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11-0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1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11-03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4-3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05-1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