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明代王阳明的故里。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将于5月16日至17日在这里隆重举行。近日,记者带着相关问题专访了峰会执行主席甘中学博士。
进入2017年,智能制造与机器人领域发展势头强劲,持续升温,不仅国家大力扶持,资本也竞相追逐,风口巨大,专家们都欣喜地感叹“机器人的春天来了”。那么,中国这方面目前在国际上的真实水平究竟怎样?我们如何才能真正步入机器人强国之列?
甘中学博士表示,中国现在的机器人,不管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还是特种机器人,都非常火,从总体上讲,这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促进是件好事。在服务机器人方面,“中国正向更新的领域积极拓展,甚至涉及的领域和规模更大。”甘博士说, 中国人把服务机器人做到了各种商业领域,甚至家庭和社会,应该说这种发展趋势是非常可喜的。比方说,餐厅机器人我们做的比国外还多,我们的家庭机器人也很火,这大大缩小了我们国家和国外服务机器人的差距。
在人机协作领域,甘博士告诉记者,“人机协作是下一步机器人的方向——不但是中国的方向,也是国际的方向,而这一步正是我们的重点突破所在。只有这一步突破了,机器人才能够不仅仅在工厂中使用,才能走进家庭,走进商业。”所谓协作机器人,指的是机器人本身有力量、有感知,一旦感知到和人有接触,就会马上停下来,它是绝对安全的;不但安全,同时还有很高的柔性。
在人机协作的基础上,与人工智能相加,才能称作“智能机器人”,国际上则是刚刚兴起,美国的Baxter,丹麦的UR(Universal Robots,优傲,工业机器人),还有ABB的YuMi (优米,全球首款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这一类机器人都属于协作机器人。
在中国,甘博士的研究院正在积极进行协作机器人的研发。“我们做的叫双臂协作机器人,可以双臂干活,不仅伤不到人,还可以与人相处。”甘博士说,这次峰会上他们将推出做装配的双臂机器人,“预计年底我们就能攻克机器人与人安全相处的难题,推出柔性智能的人机协作机器人,让机器人和人在一起,就像人和人在一起一样。”
一年前,在第三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甘博士曾说过“发展智能机器人迫在眉睫”。一年后的今天,记者请他描述一下,国内这一领域有了什么新进展?我国的智能机器人在哪几个方向上将会有突破?
甘博士从两个方面阐述道:一方面,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机器人,在不需要动作的工作环境下,那种动作很少的机器人就会迅速发展。例如翻译机器人、家庭跟老人扬声对话机器人,或者是金融助手机器人。这类机器人会发展得很快,因为这种机器人本身虽然对人工智能软件要求很多,但对硬件要求却不多。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发展很快,更新也很快,几乎是三个月一更新。
另一方面,还有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和云天励飞的人脸识别。以人脸识别为例,去年G20期间将它用于反恐,只要人一进入,人脸记忆一次,此人在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影像马上就被调了出来。“我认为这个技术绝对是国际领先水平,这次峰会,我特意请了云天励飞的陈宁博士来做报告。”
05-05 来源:华夏时讯| 编辑:确牛
04-2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7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11-0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1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11-03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4-3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05-1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