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讯

西藏脱贫,有冲劲更有后劲

西藏脱贫,有冲劲更有后劲

  伦布雪乡苏格村村民在家里编织氆氇,织好的氆氇由对口的山南羊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收购。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摄

                 西藏脱贫,有冲劲更有后劲

  山南市乃东区青稞加工厂生产出的产品。
  本报记者 李 贞摄

                西藏脱贫,有冲劲更有后劲

  次仁卓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谢 明摄

                西藏脱贫,有冲劲更有后劲

  曲水镇茶巴朗村一名合作社社员在喂养奶牛。
  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摄

                西藏脱贫,有冲劲更有后劲

  在五保集中供养服务中心居住的藏族老人边觉。
  本报记者 李 贞摄

                 西藏脱贫,有冲劲更有后劲

  五保集中供养服务中心的老人们在室外活动。
  新华社记者 觉 果摄

西藏,这片地广人稀的“人间净土”,有着圣洁的雪山、灿烂的阳光和湛蓝的天空。66年前,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迎来了和平解放;58年前,迎来了民主改革;52年前,迎来了自治区政府的建立。然而由于各种历史、自然、社会因素影响,西藏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有着大批贫困人口。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西藏经济已多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步伐,居全国GDP增速前列。而如何改善藏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如何增加藏区百姓的收入,更是被党和政府时刻牵挂于心。近年来,实实在在的数据、百姓脸上的笑容,则都印证着西藏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斐然;而未来,更将会向世界展现更大的惊喜。  

脱贫首战告捷

未来值得期待

2015年8月,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

起步晚、底子薄、积累少,面对脱贫攻坚工作,西藏自治区的任务格外艰巨。

“西藏是全国唯一一个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到去年,西藏贫困发生率较全国其他地区仍然偏高。”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丁业现向本报记者介绍说。

有压力,更要有动力。雄鹰掠过雪山之巅,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人民摆脱贫困的决心不可小觑。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十三五”期间西藏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解决。

2016年初,西藏立下“军令状”,确保年内10个县区脱贫摘帽、13万贫困人口脱贫。为实现这一目标,西藏启动了项目、产业、搬迁、就业、援藏、驻村扶持等一系列手段。数据显示,去年西藏整合36类涉农资金85亿元,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合40亿元发展产业扶贫;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发放生活困难残疾人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费9100万元;落实贫困家庭高校新生资助资金774万元;投入资金6790万元实施贫困农牧民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5000余个驻村工作队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5万余名科级以上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如此一番重拳出击,使得西藏如期完成2016年的脱贫目标。“可以说,2016年西藏的脱贫攻坚工作首战告捷,呈现出了非常好的势头。西藏也成为了全国脱贫工作中优秀省区市之一,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认可和肯定。”丁业现说。

2017年,西藏仍会在脱贫攻坚上下更大工夫,继续积极推动“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这“五个一批”。据介绍,今年西藏将大力提升水、电、路、讯、网重点基础设施的建设。计划完成13万贫困人口脱贫,20个贫困县(区)、1705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实现易地扶贫搬迁16.3万人。大力建设边境小康村,解决边境小康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问题,为维护国土安全作出贡献。

特色产业“给力”

打造脱贫“引擎”

在“五个一批”中,发展生产脱贫处在首位。发展产业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使得对贫困人口的帮扶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而西藏凭借着独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来实现脱贫。2017年,西藏将通过推动青稞加工、光伏电站建设、特色种植养殖、水资源开发等特色产业的发展,确保5.98万贫困人口实现产业脱贫。

青稞是具有高原特色的农作物,用青稞磨制成的糌粑粉更是藏区人民离不开的特色食品。而事实上,糌粑粉也是一种有益健康的食品,随着人们对于饮食健康的注意,其未来则可能走出高原、在更多地区得到推广。对此产业的发展潜力,藏区农户和青稞加工企业都颇具信心。而今,在日喀则、山南等地,青稞种植和加工都已颇具规模。

2016年,日喀则市落实青稞种植面积78万余亩,落实青稞良种“喜马拉22号”示范推广面积40万亩。

在山南市,记者走访了乃东区的一家青稞加工厂。在这里,沿山坡修建的一排排水磨作坊颇具藏族特色,整洁美观。据该厂副总经理旦巴介绍,加工厂采用的是传统水磨来加工青稞,不仅环保,磨出的糌粑粉保质期也更长、吃着更香。2016年,这里生产糌粑67万斤,带动群众种植2.3万亩青稞,兑现青稞收购资金231万元,受益农户达到2600余户。糌粑加工厂除了使得种植青稞的农户增收,还解决了当地几十位农民的就业问题。

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西藏日照时间长,发展光伏产业可谓得天独厚。今年4月,日喀则桑珠孜区江当乡的光伏小镇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启动。这里占地6.5万亩,计划总投资247亿元,将成为“光伏+生态设施农业”扶贫示范区。一期建成光伏发电并网后,预计可实现年收入5000万元,运营期间可解决贫困人口3000人就业。

同样基于西藏自然优势发展起来的,还有“净水产业”。西藏是中国淡水资源最丰富的省区,这里生产的天然饮用水在中高端市场上颇受欢迎。目前在全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很畅销的5100冰川矿泉水,即产自西藏当雄地区。水厂吸纳了近200名当地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目前西藏已有35家天然饮用水生产企业,去年总产量突破60万吨,为自治区经济的增长以及就业的拉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特色种植养殖业,同样是西藏产业脱贫的重要助力。在拉萨城关区蔡公堂乡白定村的油桃种植基地,记者见到了46岁的雇佣工人次仁卓玛。她原是附近的村民,土地被流转来以后,她就被吸纳到种植园工作,家里已经完全脱贫。现在,她每个月的工资收入有3000多元。而且她还开心地告诉记者:“今年11月,还要涨工钱,到时候一个月可以拿到3600元。”同时,她家的土地每亩年租金也能收入2000元,“这些收入加起来完全够养我的两个孩子上学”,这让她颇为满足。在养殖业上,西藏探索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民”的产业扶贫模式。拉萨市曲水县曲水镇茶巴朗村的玉珠黄牛改良合作社,就带动了27户农家养殖奶牛170头,实现户均增收3至7万元。

事实上,西藏还有更多的产业与扶贫工作息息相关。比如2016年,旅游业就带动了4.9万人脱贫致富。西藏自治区主席齐扎拉表示:“我们特别重视‘产业先行’,把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引擎’‘牛鼻子’,带动脱贫攻坚实现良性循环,绝不干仅仅依靠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来脱贫。”

社会保障托底

生、老、大病无忧

如果说产业扶贫是给贫困人口以希望,那么社会保障就是给百姓以安心。

山南市乃东区五保集中供养服务中心就是为当地“五保”老人生活“兜底”、实现“幸福养老”的典型代表。

走进服务中心的时候正是下午,老人们喜气洋洋地聚在楼门口晒太阳。中心的选址是经过多次勘察后才确定的,既有着良好的采光、宁静优雅,又尊重习俗,离寺庙近,同时还能方便老人们就医。整洁的院落里,共有3栋公寓式楼房、222个床位。据供养中心院长边巴卓玛介绍,供养中心的总投资超过2800万元,自2016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已经接纳了乃东区80%的“五保”人员。

为便利老人们的生活,这里不仅有食堂、爱心超市,还有理发室和佛堂。房间里藏式的床榻、新置的液晶电视、独立的卫生间令老人们十分满意。“开始我没想到这里来住”,70岁的藏族老人边觉说。边觉无儿无女,原在索珠乡丁拉村当牧民。在入住前,他和很多人一样心存顾虑,供养中心条件如何,在那里住会不会觉得孤单?当地政府为了让老人们亲自体会一下新生活的状态,以“外出开会”的名义将像边觉一样的“五保”老人们“骗”到供养中心试住3天。觉得好,就留下来住;觉得不好,则可以回家。“以前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住了3天我可就不想走了”,边觉笑着说,“我赶紧让他们把我送回家去拿行李,然后就带着家当都搬到这儿住下了。”现在,边觉的晚年生活无忧无虑:早上定时起床用餐,白天拿着转经筒转山,下午晒晒太阳,晚上与老伙伴们唱歌跳舞。“除了每天要吃降压药,我的生活很幸福。”

现在,中心里最让边巴卓玛惦记的事,是护理人员的不足。“原计划入住老人与护理人员的比例要达到10:1,但现在是22:1,护理人员常常忙不过来。今年,我们对护理人员的待遇还会继续提高,争取让护理人员人数达到计划比例。”

生与老,是人生的两端。西藏在社会保障上的努力,除了有对老人的照顾,更有对新生儿的保障。

从前在藏区,由于风俗习惯的影响,藏族孕妇多选择在家分娩而不愿意到医院就医,这导致了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居高不下。过去几年来,西藏出台《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区妇幼卫生工作的意见》,明确推进全区妇幼卫生工作的目标任务,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为了鼓励农牧民住院分娩,西藏推行了孕产妇住院补贴奖励政策。不仅生产的费用能够报销,陪护的家属还能按天拿到补助。山南市索珠乡恰当村村民,22岁的嘎松布赤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去年1月,我在市里的妇幼保健院生了宝宝,住了5天院,花了2400多元,全都已经报销了”,嘎松布赤说。除此之外,这期间她还获得了2480元的补助和奖励。

而今在政策的鼓励下,2016年西藏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已提高到了98%。西藏全区7所地(市)级妇幼保健院都已经建成或改扩建,74个县全部设立妇幼保健站,免费孕前优检项目也已覆盖全区。

社会保障同样重视自治区民众的信仰。现在,全区已经实现了在编僧尼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全覆盖。在大病医疗上,自治区实现了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农牧民每年可以免费体检一次,先心病儿童能够免费救治。据西藏自治区人社厅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达300万人次。

习近平曾指示说,要坚持富民兴藏战略,毫不动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西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勤劳努力、脱贫致富的故事,如同一条条飘扬的洁白哈达,令世界对西藏发展的美好未来更加期待。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第四届城市科学节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学生

      第四届城市科学节近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本届城市科学节以奇妙的科技之旅为年度主题。本次活动主要针对5-25岁青少年、......

    05-05    来源:华夏时讯| 编辑:确牛

    分享
  •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 范长龙出席仪式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26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

    04-2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银川花博园51个郁金香品种进入盛花期

      近日,记者来到银川花博园了解到,为了迎接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开幕,银川市林业局在花博会首次尝试大面积种植郁金香......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分享
  • 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宣传语新鲜出炉

      自3月5日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和中国银川首届荷花节宣传语征集活动结束之后,经过一个月的严格评选,第九届中国花卉博......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分享
  • 这位异乡的游子写遍了苏州的乡愁

      在江苏媒体圈,应志刚算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做了20年深度调查记者,带出来的学生,不少已是各家媒体的中坚力量,至今......

    04-27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分享
  • “永州之野”将登陆2018中国中部(湖南)

      以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

    11-0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解密飞鸽传书-鸽子是靠地磁导航的

      一只信鸽,即使你把它带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它也能把信带回家。在鸽子头顶和脖子上绕几匝线圈,以小电池供电,鸽子......

    05-1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举行 新疆

      久闻新疆瓜果飘香,今天终于品尝到了!11月1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在......

    11-03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我们诞生在中国》北美票房名列前茅

      中新社洛杉矶4月29日电 (记者 张朔)《我们诞生在中国》(Born in China)北美上映首周成绩不俗,在最近一周北美票房排行榜近百......

    04-3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韩国第19届总统选举的八大变化

      人民网首尔5月10日电(夏雪、实习生 袁晓雪)备受瞩目的2017年韩国大选已尘埃落定,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候选人文在寅......

    05-1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