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勤劳节俭,乃治家上策’,是上联,谁知道下联是哪一句?”5月18日,在河北石家庄“家风家训”主题公园,机场路小学一年级小姑娘苏雨今,有模有样地当起了“小小讲解员”。
这座“家风家训”主题公园的前身是一所老旧的儿童活动中心,自去年以来,石家庄先后投入60余万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注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家风家训“活”了起来,焕然一新的公园也成了附近3所中学和6所小学孩子们学习文明礼仪的趣味课堂。
如今,走进石家庄市,随处可以感受到学文明、讲文明、促文明的浓郁风气,文明之花的绽放正潜移默化地推动着城市的进化和发展。
文明改变“颜值”。占道经营、乱摆乱放曾是石家庄桥西区一些街道的“老大难”。今年初,全区28条主次干道全面推行党政领导负责的“路长制”,其余33条支路实行部门分包制度,各责任人职责、电话等在道路显著位置向社会公示,发现问题立刻整改。“现在街上的秩序好多了,不仅风景美了,每天接送孩子也更加顺畅了”,家住桥西区东风路华夏家园的郝瑞珍阿姨说。
自2016年以来,石家庄全市共改造城中村、危旧房屋、旧厂房500余万平方米,清理垃圾800余万立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000余万立方米。在此基础上,规范了渣土运输,治理了露天烧烤,并落实了“门前三包”,城市在不知不觉中“靓”了起来。
文明提升气质。在石家庄,车子遇到熄火、抛锚、陷坑等问题,只需一个电话,20分钟内就有热心人赶到现场,免费服务,不留姓名。他们就是石家庄爱心救援队的志愿者。“我们都是城市的一分子,就应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救援队队长严爱国说。
如今在石家庄的车站、广场、街头,处处都能看到小红帽的身影,帮助指路、提物、引导交通等。越来越多的石家庄市民自发建立了志愿服务组织,“靳国芳热线”“365帮办中心”“扶孤助残先行队”等,他们的微笑俨然成为城市的一张新名片。
为了搭建好志愿服务平台,石家庄市还启用了石家庄志愿服务网、石家庄市志愿服务管理系统、12349志愿服务热线等志愿服务平台,为市民注册志愿者、参与扶危济困等志愿服务创造条件和载体。
文明创造幸福。在石家庄新华区宁安街道日间照料中心,葫芦丝乐声婉转悠扬,乐手们都是年过六旬、此前并无音乐基础的老人。“在这里,不仅有膳食供应、生活照料,还有文化娱乐,老人们不孤单,生活有滋有味”,73岁的赵菊英说。
近两年,在全市的推动之下,石家庄市倡导邻里和睦、互敬互爱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越来越多,大大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与此同时,全市各社区还定期举办“左邻右舍团圆饭”等互融互通活动,一个个和谐社区成为文明城的重要基石。
“我们把创建文明城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前后收集群众建议3000余条,解决实际问题28项,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和成果”,石家庄市委常委、河北省省会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高天说。
(人民日报)
05-05 来源:华夏时讯| 编辑:确牛
04-2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7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11-0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1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11-03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4-3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05-1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