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英姿威武,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阔步走出天安门城楼时,无数镁光灯闪成一片,无数国人为之骄傲;
栗世民 摄
而他们走进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镁光灯背后的生活,却鲜为人知。
平均年龄十八、九岁,他们正步走在中轴线上步履矫健,每一个动作都是刚劲与健美的最完满结合;而他们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怎样进行常人无法忍受的训练,却鲜为人知。
今天,记者带你走进他们,看看他们如何战酷暑。
36.8℃!前几日,北京迎来今年首个高温日。
“咵咵咵……”劳动人民文化宫内,国旗护卫队新兵排的战士正在烈日下进行训练。
当他们的同龄人都在空调房内享受着悠闲时光时,他们在训练场挥洒不一样的青春。
栗世民 摄
汗水顺着脸颊流淌,衬衫被浸湿一次又一次。带队警官郑军伟介绍,为了能让他们找到升降旗时的感觉,平时训练着装都是尽量接近升降旗时的着装。
“累吗?”
“实际上,训练后的汗流浃背的感觉很舒服。” 列兵孟旭说。
“这样的训练,既能提高军事素质,又能减肥。”列兵李明阳说他下连后又瘦了20斤。
即使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从他们的话语间记者能感受到,其实有一种荣耀感引领着他们:早日成为国旗护卫队升降旗方队的,完成自己的蜕变。
军委颁发的《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2015-2020年)》明确指出,要让“官兵适应特殊环境能力明显增强。抗缺氧、抗高寒、抗眩晕、抗高温、抗高湿、抗载荷等能力满足特殊环境作战训练需要……”
“以后你也去当兵吧!”树荫下,一位母亲对孩子说,路过的行人纷纷为他们点赞。
战士们在体会动作。
栗世民 摄
“真金不怕火炼,砺兵何惧高温。真正的军人,敢于把酷暑当作铸剑的高炉,在千锤百炼中把自己锻造成一柄令敌人胆寒的尖刀。”国旗护卫队队长徐文这样鼓励新兵:“炎炎似火烧的夏季,是部队加强体能训练、磨砺强将精兵的有利时机。军人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极端天气’。”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金台点兵工作室 栗世民)
05-05 来源:华夏时讯| 编辑:确牛
04-2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7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11-0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1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11-03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4-3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05-1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