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纪念陈翰笙诞辰120周年暨陈翰笙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廖学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中国太平洋学会常务副会长杨绥华等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主持开幕式。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研究机构与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陈翰笙亲属、学生等40余人参会。大家共同追忆陈翰笙先生的学术人生,总结陈翰笙先生的学术思想及成就。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有达·芬奇那样的博物学家和艺术家,让意大利的艺术延续至今,相比之下,在中国上个世纪,有翰老这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智慧老人。他的智慧和经验,对于我们后辈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在书面致辞中高度评价了陈翰笙。
通过与陈翰笙先生的亲身交往,廖学盛近距离感受到了其人格魅力,感叹陈翰笙一心为人民,不为名、不为利,对革命无限忠诚。在廖学盛看来,陈翰笙是一个关心后辈、严格要求后辈,同时又平易近人、对后辈充满关爱的长者。
王建朗说,陈翰笙先生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一名战士,一名立志改变社会不平等状况的战士;他是一名学者,一名学贯中西、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在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作出了后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成就,作为后来者的我们至今仍在享用他带来的智慧成果。纪念他,不仅是因为他作出的这些重要贡献,还因为他高尚的人格,他深爱国家与人民的胸怀,他疾恶如仇、从不阿谀奉承的品格,他平等待人、乐于提携后进的古道热肠。这些高贵的品质与他杰出的论著一起,将长久地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陈翰笙(1897.2.5—2004.3.13),出生于江苏无锡,1915年出国求学,1924年任教北京大学。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在美国、香港、印度等地进行抗日活动,宣传中共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陈翰笙回到祖国,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长于世界经济史和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主要著作有《封建社会的农村生产关系》、《印度和巴基斯坦经济区域》、《印度莫卧尔王朝》、《中国的地主和农民》(英文版)、《美国垄断资本》、《四个时代的我》等。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与中国国际文化书院、北京大学陈翰笙世界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办。
05-05 来源:华夏时讯| 编辑:确牛
04-2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7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11-0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1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11-03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4-3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05-1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