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又惹事了。前不久,两个熊孩子趁同伴钻进洗衣机里“躲猫猫”,按下开机键就悄悄溜走,导致消防队赶来破拆才救出来。
说起熊孩子,很多人满是“槽点”。比如,口红被当成蜡笔,包包被翻了个底朝天,在公众场合大喊大叫……更令人不能接受的是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说“小孩子不懂事”理直气壮,甚至觉得“不束缚孩子、让孩子发挥天性”是教子有方。
熊孩子不等于坏孩子。正如小狗、小猫格外调皮好动,人类的孩子同样处于探索世界的初期,“熊”是一种本能和天性。如果加上精力旺盛,脑筋灵活,就会显得格外“熊”。历史上就有不少著名的熊孩子:爱迪生儿时,给小伙伴服下可以大量产生气体的药,想让小伙伴“充气”后飞起来,结果,小伙伴没起飞,却肚子疼得进了医院;霍金儿时最喜欢拆东西,无论是父亲亲手做的小火车,还是价格昂贵的玩具轮船、飞机,都被拆成废品,却没本事再组装起来;乔布斯儿时,曾因好奇地把金属发卡插进插座,被电击得当场昏厥,没过几个月,又好奇杀虫剂究竟是什么味道,于是再次进了医院……
熊孩子本身不是问题,但是如果放任不管,就难以成长为有理性、有规矩的社会人。管住熊孩子,有一个必须遵守的下限, 就是尽最大可能,别让孩子的“熊”干扰别人,比如在公共场合适当束缚,无规矩不成方圆,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自家孩子社会化必经的过程。
05-05 来源:华夏时讯| 编辑:确牛
04-2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7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11-0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1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11-03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4-3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05-1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