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开展了渔业养殖政策性保险,从2015年开始,县政府共投入资金150余万元,淡水鱼政策性保险参保场点23个,参保面积1726亩,为渔业养殖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打造西北地区独有的“渔光一体化”示范园区。按照通威“365”智能养殖模式,实现3类鱼、6大关键技术有机融合,达到养殖生产零污染、零排放,养殖增效50%。
三是建成全区规模最大的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示范基地。
贺兰县4家企业共建设标准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池33口,据投产企业测算分析,单组流水养殖池每立方水体产量达100公斤,总产量2.2-2.5万公斤,总产值26-30万元,利润6-8万元,实现了低碳环保,高产高效。
四是率先在全区成立县级渔业产业联合体。全县20余家涉渔企业成为首批入会成员。通过龙头企业的引导,将产业链中产、供、销、运、加、研等相关企业和合作社串联和聚集起来,形成跨行业、多领域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达到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五是建成全区规模最大的南美白对虾大面积池塘养殖和设施温棚养殖示范园区。蓝湾南美白对虾养殖园区引进优质南美白对虾苗进行淡化,率先在全区开展南美白对虾大面积池塘养殖800亩、设施温棚养殖试验示范24万平米。池塘养殖亩均产量290公斤,亩效益7000元左右;设施温棚养殖亩均产量506公斤,亩效益15000元以上。
六是积极开展渔业“互联网+”行动计划。全县渔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达到25%,共安装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监控摄像头、手机智能遥控投饵机、增氧机设备1000余台套。通过建立物联网水产养殖新技术,逐步实现了渔业科技园区质控和智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