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正式发布了2016年生物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中国农业科学院参评的6个实验室中,兽医生物技术、水稻生物学2个实验室被评为“优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棉花生物学、动物营养学、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4个实验室被评为“良好”,整体评估工作成绩优异。
“十二五”以来,中国农科院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发展前沿,立足自身发展定位和发展基础,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课题1220项,总经费16.63亿元;获国家奖18项,发表学术论文529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619篇,在《细胞(Cell)》《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等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篇;审定农作物新品种53个,获得新兽药证书21个,新增工程院院士3人,“千人计划”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不断增长,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有效提升,成为中国农科院自主创新的核心平台,有力地支撑了中国农科院一流学科、一流院所的创建。
院领导高度重视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2016年7月,在接到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通知以后,唐华俊院长、陈萌山书记明确了“保良争优、一个都不能掉”的要求。万建民副院长3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工作协调会,解决评估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科技局全面贯彻院领导要求,针对材料提交、现场考察、综合评议3个关键环节,组织召开评估材料审核会、现场督导会、评估预演会8次,邀请农业领域院士、专家,对评估材料进行把关指导,提高了评估材料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准确性。研究所成立了所长和实验室主任牵头的评估工作组,确保了评估工作的有序推进;加强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提高了实验室的集中展示度;严格按照评估指标系统梳理评估材料,增强了通过评估的信心。
下一步,中国农科院将认真总结本轮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中国农科院世界级科学中心建设的支撑作用,在仪器设备购置、创新任务部署等方面整合资源,加大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二是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加强对领军人才、青年俊才的吸引与培养,打造一支知名度高、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团队。三是按照研究方向拟定高水平论文等重大成果培育计划,研究制定培育措施,力争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增强实验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讯员 官涛)
05-05 来源:华夏时讯| 编辑:确牛
04-2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5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04-27 来源:人民网 宁夏频道
11-0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1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11-03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4-3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05-1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