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灵州大地,山川葱茏,瓜果飘香。近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银川市委书记姜志刚在灵武市调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在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中走在前、作表率,为全面实现党代会确定的宏伟蓝图不懈奋斗。银川市委副书记周云峰、银川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有贤、我市市委书记夏斌、市人大主任郑学文、市长马自忠、政协主席杨文炯参加调研。
姜志刚一行先后深入灵武市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枣博园续建项目、兴唐米业集团、宁夏现代纺织产业示范园灵武园区、白芨滩国家沙漠公园、宁夏银湖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泾灵村“扶贫车间”、灵武市兴源达奶牛养殖牧场等地,进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看项目,察生态,问民生,话建设,谈发展,深入调研了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我市加快发展增添了动力。
在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姜志刚视察了瑞银、众源、达源三家企业,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交谈,详细了解企业生产工艺、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和市场销售情况,鼓励企业要继续加大项目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投入,提高装备和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延伸产业链,在做好环保工作的同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姜志刚指出,再生资源是利国利民的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大,希望各级各部门加大对行业和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再生产品的发展和推广,促进节能环保,为打造良好环境做出更大贡献。
在世界枣树博览园,姜志刚听取了灵武市长枣产业发展和枣博园建设情况,对枣博园的规划建设给予肯定。姜志刚指出,枣博园两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将进一步方便老百姓茶余饭后的健身、娱乐、休闲,是能够增强城市功能的惠民工程,要加快项目的建设速度,争取让老百姓早日享受到实惠。
目前,灵武市形成了以梧桐树乡、崇兴镇、郝家桥镇为主的优质粮食产业带,全市78家粮食加工企业年设计加工能力达到90万吨,年产值22亿元,我市已成为西北最大的优质粮食加工基地。来到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大米加工50强企业的宁夏兴唐米业公司,姜志刚鼓励企业要注重大米从种植、收购、生产、加工等全过程质量监管,引导农户按照标准要求种植水稻,把好各个环节的关口,同时要发挥优势,打造品牌,升级发展。灵武市委、政府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在宁夏现代纺织产业示范园灵武园区,姜志刚走进中银绒业公司产品展厅和年产500万件羊绒衫项目车间,听取企业负责人的情况介绍,详细了解设备运行、技术创新和产品销售情况,鼓励企业要充分发挥优势,围绕自治区党代会提出的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来到白芨滩国家沙漠公园,姜志刚等领导登高远望,详细了解沙漠公园生态建设情况。阳光下,昔日桀骜不驯的沙丘如今已被郁郁葱葱的绿色覆盖。随后又来到习近平总书记亲植枣树旁,重温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姜志刚指出,治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坚持发扬人进沙退的白芨滩治沙精神,加快推进生态建设,提高科学治沙的水平,让我们的治沙效果更好;姜志刚说,治沙到了一定阶段以后,要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开发沙漠旅游等,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灵武市要把沙漠治理坚持下去,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把防沙工程扩大到周边更多的沙漠。
盛夏七月,位于我市银湖公司的设施温棚内,颗颗长枣挂满枝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姜志刚指出,灵武市在长枣产业发展上,要加强科研投入,研究长枣种植的科学方法,提高产量,提高品质,同时要创新完善订单式生产销售等模式,把市场做好,把灵武长枣品牌树立好。
生态移民的脱贫是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推进精准产业扶贫工作中,今年我市“村口建厂”,创新建立全国首个“巾帼扶贫工厂”,目前已带动100余名贫困妇女就近就业实现脱贫。来到泾灵村中银绒业公司狼皮子梁针织厂和宁夏帼彩服饰公司扶贫工厂,在听取了企业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后,姜志刚对群众家门口就近务工的灵武模式给予肯定,他强调,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实施脱贫富民战略,要统筹各方力量,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稳扎稳打、有序推进,核心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都能富起来,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能让一个村、一户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真正让老百姓过上更加殷实富裕的生活。
市领导邬鹏、陈玉贤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