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惠农区首届服务行业技能大赛正式开赛,135名选手进行了一次紧张激烈而又精彩绝伦的技能比拼,吸引了惠农区服务行业众多从业人员赶到现场观摩。很多业界人士表示,该项竞赛对业界而言已远不止是技能的比拼,而是一场全面展示惠农区服务行业取得的新成果、树立行业服务质量标杆、促进业内服务技能交流与学习的“盛宴”。
区委常委、政府副区长李云涛在开幕式上致辞
裁判员代表宣誓
中式面点师实操比赛现场
惠农区首届服务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理论考试现场
一次“前所未有”的高规格比赛
本次大赛项目涉及保健按摩师、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美容师、美发师、家政服务员、中式面点师、中式烹饪师、保育员9个职业工种。此次大赛得到了惠农区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大赛组委会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比赛的总体部署和具体方案。同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组,部署周密,从比赛经费到比赛场地、比赛标准的落实,整个大赛做到了精心策划、诸项实施、逐个落实,同时配备了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骨干人员,并邀请技术熟练的资深人员担任本次大赛的评判工作,确保同一项目判罚尺度一致、评判标准统一。参赛选手以比技交友、相互学习,充分体现了五湖四海,自强不息的石嘴山精神。此次大赛亮点是9名视力残疾人代表队参加了保健按摩师比赛,体现了本次大赛以人为本的宗旨。
“当前,党和国家把劳动竞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这次竞赛就是调动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惠农区服务行业整体服务质量,树立惠农区服务行业良好形象,促进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行动。”惠农区就业创业服务局周惠军局长如是说。
与往年相比,竞赛增设了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操作技能考试则增加了育婴师服务项目中的夜间服务,要求评判导向更加注重贴近市场和用工需求。惠农区人社局负责人表示,此次大赛还成立督查组,从抽签、笔试、实操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30%、70%。
一场技能+心理素质的比拼
惠农区美发师赛区聚集了百余人却异常安静。此刻,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将目光聚焦在了参赛选手身上。
19岁的小王是一名美发师,白色衬衣配着黑色长裤,让他显得精神、干练。裁判一声令下,只见他迅速拿起叠好的毛巾,利索地围在顾客的脖子上;紧接着......他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真是高手如云,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很多选手技能过硬,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很多。"
“比赛比形象、比专业、比娴熟、比创造。"此次竞赛裁判员张静说,”比赛过程中,很多选手无论姿态还是动作,都有一种艺术的美感,他们自信、从容,像在舞台上表演,自己也沉醉其中,充分体现出他们对这份职业的专注和热爱。这是我们在新时期应该弘扬的。"
众多裁判员表示,这不仅是一场讲究速度和质量、比拼技能是否娴熟的竞赛,更是一场心理素质的较量。“参加比赛,紧张是正常的,但过于紧张,则彰显出一些选手心理素质不够过硬,或平时训练不够,不能形成足够的底气和自信,以后在这方面需要强化训练。”
一个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采访中,无论是选手,还是观摩者,都提到这次大赛为业界打造了一个重要的学习交流和展示技艺的平台。
惠农区美佳亮美发中心的小唐与3同事一大早就赶到了现场,观摩比赛,小唐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技能大赛的水平确实很高,更重要的是,通过选手的表现,我们可以查找平时技能的不足,学习到好的做法和经验。”
惠农区红果子镇领队说,“在这样一个平台无论观摩,还是参赛,都能清楚地进行自我认知,参照对比不足,切实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高。”
“比赛与日常服务不同,对规范性的要求更为严苛,此次比赛过程中涌现了很多值得推崇的技能方法,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服务行从业人员平时操作工作中不规范的一些问题。”一位裁判员这样说。
“裁判们和选手们都很认真,竞赛让大家将精力聚焦在了对服务技能的提升上,这有助于广大员工在自己岗位上迅速成长。”惠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蔡爱军局长说。同时他也表示,很多选手都是拥有专业知识、有若干年从业经验的年轻人,他们有技能、有经验、有想法、有创意,如果行业给予他们施展才能的舞台,创造更多成长机会,他们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个宣传行业、发现人才的机会
“大赛以赛促训,层层筛选本身就是一次行业大练兵,同时也使我们发现了一大批拥有精湛技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惠农区区委常委、政府副区长李云涛说,技能大赛是服务行业日常服务的有效延伸,也是对行业服务水平和专业学习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更是服务行业一线员工锐意进取、奋发向上,挖潜技能、勇于拼搏、展示才艺的好机会。
“我们也希望能通过经常举办竞赛,促进企业内部实训,建立将员工技能水平与职务晋升、提高工资待遇等奖励挂钩的机制,鼓励行业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惠农区就业创业服务局周惠军局长说。(信息员:晁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