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下午,“实验3”号科考船完成历时55天的“中国-巴基斯坦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航次”科考任务后,顺利返回广州新洲码头。
中巴首次联合科考航次由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支持,总航程12230海里,来自国内10多个科研院所以及巴基斯坦国家海洋研究所等巴方院所的70多名队员参加,林间任首席科学家,曾信任科考队长,赛义德·伊姆拉姆·哈萨尼任巴方领队。该航次以攻关国际前沿科学问题为目标,首次成功实施了跨越巴基斯坦外海莫克兰俯冲带的高精度海底地震实验;首次获得莫克兰海底高精度地形资料和深海沉积柱品,用于地震、海啸与古海洋研究;探测到了可能揭示天然气水合物的“似海底反射界面(BSR)”,并在海底冷泉处采集到可能与甲烷渗漏有关的贻贝等生物、沉积物与孔隙水样品;还获得了对阿拉伯海的海洋上升流、缺氧带、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初级生产力的第一手宝贵资料。该航次对研究全球“超低角度”俯冲系统科学理论、阿拉伯海沿岸生态系统脆弱性以及巴沿岸港口和城市防震减灾、海上安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可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作为首个受巴方邀请在北印度洋莫克兰海沟开展的海上调查,该航次开创了两国海洋科考合作的先河,受到中巴两国政府和媒体的密切关注,巴基斯坦科技部、国防部、海军和外交部,以及我国外交部、中科院国际合作局等多部门为中巴航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巴基斯坦科技部长侯赛因致电祝贺。《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中巴首次联合航次全面展开的报道,新华网、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等以及巴方重要媒体等对中巴航次工作进行了报道。此外,该航次首次成功开展了新华网的地球科学科普平台“海上科普”直播节目。
图1.中巴团队讨论海上作业
图2.投放海底地震仪
图3.“实验3”号在印度洋
04-15 来源:环球网 | 编辑:确牛
05-03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04-14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3-29 来源:通古达今 | 编辑:确牛
03-22 来源:中国科技网 | 编辑:确牛
04-01 来源:外交部网|编辑:确牛
03-31 来源:新华网 | 编辑:确牛
01-18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01-30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02-06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