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讯

科技界热议十九大报告 逐梦新征程 迈上新台阶 奋发有为创造更加美好生活

日前,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在3个多小时的报告中,“科技”出现了17次,6项科技成果被“点名”。瞬间,科技界沸腾了。

“没有辜负国家的信任”

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时,报告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习总书记的“点名”让在场内场外聆听报告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一振。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6项重大科技成果,每一项都有中科院的身影,这体现了国家对中科院这么多年工作的认可,作为中科院的一员,我觉得特别欣慰。”十九大代表、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张丽萍向记者感慨。

“作为中科院的一员,我倍感骄傲。”十九大代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王秀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目标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

在现场聆听报告的中科院人里,还有十九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刘维民。“好几项重大科技成果里都有我们团队的心血。能为国家大工程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我感到非常自豪。”刘维民告诉记者,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润滑油、润滑脂和固体润滑材料,除了用在“天宫”和“大飞机”上,还用在了我国神舟飞船、长征火箭和气象卫星等重大工程上。

在6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天眼”“悟空”“墨子”3项成果由中科院独立牵头完成,同时,中科院还是“天宫二号”的主要承担单位,并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我们很受鼓舞。”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第一时间收看了十九大开幕会。“十二五”期间,中科院实施的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成功孕育出“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和“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两项重大科技成果,让中国的空间科学研究迈上新台阶。

18日,中科院院士周忠和作为特邀人员列席了开幕会。“近年来国家科研投入增加,中科院用实践证明自己没有辜负国家的信任。除了这些科研成果之外,中科院还有不少好成果,广大科研人员也在默默地努力着。”周忠和说。

“这下目标更明确了”

关于如何加快建设创新性国家,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并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明确方向。

“这次报告将科技创新提到很高位置。”中科院院士褚君浩说,“总书记的报告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更清晰的实现路线,首先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发展领先的颠覆性技术,从跟跑向并行和引领迈进;其次,在具体路线上,既要加强基础研究、推动重大原创性成果的出现,同时,又强调应用基础研究,在发现科学规律、发明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社会经济,推动产业发展。”

在褚君浩看来,这将鼓励科技工作者更努力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而贡献力量。

“此次报告体现出了发展定位的延续性。”周忠和告诉记者,“党和国家对发展和科技创新定位的把脉很准。建设创新性国家,要靠创新、靠科技。党和国家对科技和科技工作者一如既往的支持,也让科技工作者坚定信念,更加努力。”

他表示,中国科技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当认识到自身与国际仍然存在的差距及产生差距的根源,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孕育更多原创的、颠覆性的科研成果。

做基础研究的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家堂听完报告豁然开朗:“这下目标更明确了。”

“报告强调研究要有所用,加强技术转化和产学研结合,这让我们做基础研究的人找到了方向。”李家堂表示,应用研究需要基础研究的累积,而应用基础研究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桥梁,没有前期大量的基础研究不可能产生重大的颠覆性创新。

多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始终处于跟踪国际领先水平的状态,李家堂认为,报告对“应用基础研究”的强调给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确定了更明确的目标,有了这一明确的目标,就能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努力奋进。

“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面向未来,党和国家明确了任务目标: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吴季看来,国家更长远的规划,为科技界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对科学发展战略规划和科技部署提出了新要求,“现在我们就要布局好15年、20年以后的事情,项目的遴选、布局、规划,以及科技人才储备,都应该瞄准更高的目标”。

“作为国立研究所,我们肩负的使命更重了。未来,我们必须围绕习总书记描绘的中国梦和规划,脚踏实地练内功,踏踏实实做工作,同时登高望远,围绕创新驱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做好科研工作、做好原始创新,不愧对国家的期望。”张丽萍说。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高级工程师张志军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科研项目管理人员,今后要更加不忘初心、砥砺担当,要胸怀高远、心系国防,要立足岗位、脚踏实地,为科研管理创新、为研究所跨越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努力书写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西部篇章。

“科技发展对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国家强军强国目标都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作为科研人员,我们深感肩上责任重大。”王秀杰说。

她表示,广大科研人员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志存高远,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努力攻克重大科学问题,勇于承担重大发展需求相关的研究任务,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三军将士接受最高统帅检阅 齐声高呼强军

      军报记者朱日和7月30日电(记者王士彬、安普忠) 回顾建军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维护核心,彰显辉煌成就。上午9时许......

    05-02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习近平的人民情怀

      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2016年2月2日,习近平在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给乡亲们......

    03-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未来20年中国新能源增量将超欧美之和

      30日在京发布的《BP世界能源展望(2017年版)》(简称《展望》)中文版显示,未来20年,中国将是可再生能源增长的最大来......

    03-31    来源:科技日报 | 编辑:确牛

    分享
  • 北京进入两会时间

      本报记者王延斌杨雪 刘园园陈莹张晔 又是一年春风绿,又是一年两会时。来自全国各地,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

    03-03    来源:中国科技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军地联合搜救遇险飞行人员形成机制

      遇险飞行人员救援是飞行安全链条的兜底环节,伤员早一分钟得到救治,生命安全就多一分希望。空军后勤部门着眼提升救援......

    03-04    来源:国防部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2日下午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立......

    03-13    来源:新华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句容探路全域旅游新样板

      3月26日,句容市第四届樱花节在天王镇浮山樱花园内举办。2014年3月,句容市初次举办了樱花节,首届便吸引了30余万游客前......

    03-30    来源:科技日报 | 编辑:确牛

    分享
  • 世界第三大清真寺“非洲第一高”由中国

      中国日报3月14日电(记者 刘坤)北非阿尔及利亚当地时间3月11日,非洲第一高阿尔及利亚嘉玛大清真寺宣礼塔主体结构正式......

    03-15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潍坊设立首个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

      10月30日上午,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相关情况。农业农村部国际合......

    10-3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解密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特点

      4月20日晚,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从海南文昌发射场升空,踏上了首次任务的征程。 作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的重要组......

    05-04    来源:科技日报 | 编辑:确牛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