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 (记者 林火灿)3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2月份,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0.8%;P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7.8%。
有关专家表示,2月份CPI同比涨幅明显回落,显著低于市场平均预期。展望全年物价形势,在总需求并未大幅回暖、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的背景下,我国不存在明显的通胀压力。
CPI涨幅低于市场预期
2月份,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处于2015年2月以来的低点,显著低于市场平均预期。
“2月份CPI同比涨幅明显回落,主要受翘尾因素变化影响。”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说,去年2月份,在春节因素和寒潮天气影响下,价格基数较高,导致今年2月份CPI同比涨幅中,上年的翘尾因素约为0,翘尾因素比1月份减少1.5个百分点,而新涨价因素2月份约为0.8个百分点,1月份约为1.0个百分点。
从具体分类看,食品价格由涨转降是主要原因,其中猪肉和鲜菜价格分别从1月份同比上涨7.1%和1.6%,转为2月份同比下降0.9%和26.0%,合计影响CPI同比涨幅回落1.21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2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为-4.3%,是2000年以来最低值,也是2009年8月以来首次负增长。
尽管2月份CPI同比涨幅回落幅度较大,但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走势较为平稳,2月份和1月份核心CPI同比分别上涨1.8%和2.2%,基本延续了去年的温和上涨态势。
从环比看,2月份CPI下降0.2%,而上个月为环比上涨1.0%。绳国庆分析说,从食品价格看,2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有利于鲜菜的生长,市场供应充足,鲜菜价格环比下降5.4%,影响CPI环比下降0.1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方面,节后外出旅游人数减少,旅游相关服务价格出现回落。其中,飞机票、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12.2%、7.7%和3.6%,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17个百分点。
“从季节性因素看,CPI环比下跌是春节后的正常特征。”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表示,未来,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以及居民收入的稳步增加,消费中食品和物质产品的比重下降,服务类消费比重将上升。因此,应该关注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
PPI仍属恢复性上涨
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7.8%,涨幅比上个月大幅扩大0.9个百分点,但仍属于恢复性上涨。1至2月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涨7.3%。
“从同比看,2月份PPI上涨7.8%,涨幅比1月份扩大0.9个百分点,涨幅扩大主要受去年2月份价格大幅下降影响。”绳国庆说。
在调查的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与上月个数相同。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同比上涨85.3%,涨幅比上月扩大26.8个百分点,此外,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0.1%、39.6%、30.5%、19.5%和11.9%,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2.4、1.2、6.1、2.2和2.7个百分点。上述六大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6.3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80.8%。
据测算,在2月份7.8%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6.4个百分点,约占本月涨幅的82.1%;新涨价因素约为1.4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2月份PPI上涨0.6%,涨幅比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涨幅连续两个月回落。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价格快速回升,有翘尾因素、需求回暖、上游输入端价格上升、产量削减提振价格等多方面原因,也与经济运行企稳回暖带动价格恢复性上涨密切相关。”连平分析说,2016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企稳回暖较为明确,工业企业利润改善,与PPI快速上升同步。从近期经济运行状况来看,制造业PMI整体保持上升趋势,2月为51.6%,春节后高频的日均发电耗煤量逐渐上升,企业生产加快,市场需求回暖带动工业产品价格。
与此同时,部分行业产量的缩减对产品价格起到提振作用。2016年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成果显著,同时大量钢材和煤炭价格出现暴涨现象。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进一步推进,并可能向其他更多行业铺开,对工业产品价格还将起到提振作用。
“由于去产能工作主要集中于资源、能源初级行业,处于工业产业的上游端,目前价格快速上涨势头还未传导到下游端。”连平说。
不存在明显通胀压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期调控目标为3%左右。不少专家表示,综合考虑当前物价总水平,以及为经济恢复性增长留有必要空间,3%左右的调控目标符合市场预期,而且从开局形势看,完成调控目标难度不会太大。
“CPI将有所回升,但不存在明显的通胀压力。”连平分析认为,2月份CPI明显回落主要是因为翘尾因素下降和春节错位,随着这两个因素影响的减弱,未来CPI会有所回升。下半年,随着翘尾及新涨价因素的回调又会重新回落。而全年来看,在总需求并未大幅回暖、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的背景下,不存在明显的通胀压力。
“从PPI看,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延续上涨趋势,当前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达到9.9%显著高于出厂价格指数,可能还将推动PPI涨幅扩大。”连平表示,去产能工作力度加大,刺激相关行业的产品价格上涨,还可能吸引闲置资金流入供需偏紧的工业品和消费品领域。由于部分工业产品价格已经高涨,未来进一步冲高的可能性下降,可能出现阶段性回调。近期PPI环比涨幅已经出现收窄,未来工业产品价格上涨的动力趋弱。2017年PPI翘尾高点出现在2月份,之后逐渐下降。预计3、4月PPI同比涨幅可能在高位运行,二季度之后随着翘尾因素减弱以及新涨价力度的放缓,快速上涨势头有望逐渐缓解。
殷剑峰说,自2009年以来,我国PPI和CPI之间出现了剪刀差。当前,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PPI同比涨幅回升明显,但由于目前PPI向CPI传导的机制并不顺畅,因此,PPI对CPI的影响有限。此外,在CPI构成中,权重更大的食品价格总体上也较为平稳,CPI走势温和的概率大。全年的货币政策也将处于不紧不松的状态。
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CPI在2%-3%之间是黄金区域,如果太低担心通缩风险,太高担心通胀风险。今年我国CPI很可能比较接近黄金区间,所以货币政策是稳健中性,不紧不松。这样既可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也可以防范通胀风险、资产价格泡沫。
05-02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03-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03-31 来源:科技日报 | 编辑:确牛
03-03 来源:中国科技网 | 编辑:确牛
03-04 来源:国防部网 | 编辑:确牛
03-13 来源:新华网 | 编辑:确牛
03-30 来源:科技日报 | 编辑:确牛
03-15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10-3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04 来源:科技日报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