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建设的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启动大会在合肥召开,这也是我国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
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设立,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作为项目法人单位,联合国内环境领域最具实力院所和企业共同组建,共建单位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环科院、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
实验室将围绕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和环保产业升级发展需求,开展地基、车载(船载)、机载和星载等多平台大气环境监测装备研发,形成共性技术研发、试验检测和工程化产业化开发能力,建成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国际一流的大气环境监测高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该实验室是我国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也是我国环境工程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领域建设内容。实验室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环境监测设备高技术成果辐射基地,加速推动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仪器产业快速发展,成为该领域高技术创新的源头。
建设启动仪式上,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机所首席科学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刘文清汇报了国家工程实验室规划报告,分别从实验室建设背景、目标与定位、建设内容与方案、组织框架与运行机制等方面,作了有关介绍。安徽省常务副省长邓向阳、合肥市市长凌云、环保部监测司副司长吴季友、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分别致辞。
省市、部委领导等嘉宾共同为国家工程实验室揭牌,并为20家共建单位的代表授牌;安徽省常务副省长邓向阳为实验室理事长匡光力、实验室主任刘文清、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郝吉明、副主任张远航颁发了聘书;合肥市常务副市长韩冰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副院长刘建国签署了市院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中筹备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环境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也将落户于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带动中科院的成果转化和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
启动仪式告成后,大会主会场举办大气监测技术产业创新论坛,河北先河、安徽蓝盾、无锡中科光电、湖南力合科技等高新环保产业的企业家纷纷围绕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有关产业报告交流。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和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还分别作了大会主题报告《中国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举措》、《京津冀冬季区域综合观测实验总体设计与初步结果》。
工程技术委员会专家咨询会议同日召开,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胡再生为委员们颁发聘书。来自国家部委、省市发改委的负责人,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多所科研院校的技术委员会专家,齐聚一堂,献言献策,共商实验室发展大计。
23日下午,召开了国家工程实验室首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共建单位的理事参会,匡光力为理事们颁发聘书。会议集中审议通过了理事会章程、实验室主任以及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名单等重要文件。
本次大会由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中科院科发局为指导单位,合肥市政府、安徽省发改委、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联合主办,合肥市发改委、蜀山区政府联合承办,蜀山经开区协办。
揭牌仪式
大会现场
05-02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03-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03-31 来源:科技日报 | 编辑:确牛
03-03 来源:中国科技网 | 编辑:确牛
03-04 来源:国防部网 | 编辑:确牛
03-13 来源:新华网 | 编辑:确牛
03-30 来源:科技日报 | 编辑:确牛
03-15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10-3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04 来源:科技日报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