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重要人兽共患病与烈性外来病团队通过研究进一步完善了乙型脑炎等黄病毒复制生命周期的机制细节,加深了宿主因子与病毒相互作用的理解,为研制新的抗病毒药物提供了新思路与方向。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病毒学国际期刊《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
BiFC与Co-IP法分析SPCS1与NS2B蛋白相互作用
乙型脑炎病毒与登革病毒、西尼罗病毒、寨卡病毒等同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由蚊媒传播,对动物和人类健康构成持续威胁。因次,深入研究该类病毒的致病机制,揭示病毒复制生命周期中各环节的调控机制,将为研制新型抗病毒药物与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该团队以乙型脑炎病毒为模型,利用RNA干扰技术与基因敲除细胞系技术验证了宿主因子SPCS1(Signal peptidase complex subunit 1)参与了病毒的复制调控。发现SPCS1分子除影响病毒多聚蛋白的剪切加工外,还影响病毒粒子的组装。进一步研究表明SPCS1与乙脑病毒NS2B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发生在NS2B蛋白的两个跨膜结构域与包含跨膜结构域的SPCS1分子的C端片段。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通讯员 张玲玲)
05-02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03-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03-31 来源:科技日报 | 编辑:确牛
03-03 来源:中国科技网 | 编辑:确牛
03-04 来源:国防部网 | 编辑:确牛
03-13 来源:新华网 | 编辑:确牛
03-30 来源:科技日报 | 编辑:确牛
03-15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10-3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04 来源:科技日报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