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讯

南锣鼓巷终于不再是小吃一条街了,可接下来呢

那些古巷可以带给人的是无限接近过去的念想,可我们永远都是回不到过去的。

即使这样,人们还是热衷于去天南海北各个地方的“古城”、“古巷”、“古堡”去感受曾经的味道。也许,在人类的身体里,本来就存在着想要探究我们从何而来、如何而来的基因吧。

南鼓锣巷是我十几年前来到北京后去的第一个胡同,一来因为它大名鼎鼎,二来听说那里有地道的美式披萨和啤酒。那时候,胡同里的游客还不是很多,大多是和我一样的年轻学生在闲逛,除了一些慵懒的酒吧、特色餐厅,就是些个性小店卖一些民族服饰、火柴盒之类的小文艺物品。

最重要的还是胡同两边的建筑,很多民居,虽然不能走进,但即使是从它面前走过,仿佛也能感到真正“古”的味道,可借以想象这里从前的样子。那时候,带来美妙感受的,不是酒吧、餐厅和商店,而是整个巷子的时空感,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元素构成的整体。

后来,随着北京寸土寸金的开发速度和人们越来越追求的小情调,加上旅游热带来庞大数量的游客,让不收门票的南锣鼓巷变得越来越商业化,旅行社最喜欢的就是可以带团去免费景点。渐渐地,即使是餐厅也不复往日的精致,大多改成了连锁的中西快餐,什么流行来什么,某韩剧带动的啤酒炸鸡每隔几步就能看到一家,台湾的双皮奶也一样。

去年我带母亲再去的时候,人声鼎沸,喧闹杂乱,拥挤的人潮在各种煎炸的快餐小摊前消费,进去几家毫无特色的卖糖抑或卖化妆品的小店,你不用担心错过,因为走几步,又会来一模一样的这么一家。

我的母亲一直问我:“记得以前不是这样啊?怎么全是快餐店了呢?”

也许是这样的趋势让人实在无法忍受,到管理者也看不下去的地步,2016年10月南锣鼓巷封闭改造,鸡年春节再迎客的时候,整条巷子的商铺从235家减少到154家,少了81家。

这当然是一个进步。我听这两天去过的朋友说很多店面统一了装修风格,都采用灰色墙壁、砖红色木门,看起来蛮有古朴的韵味。这不禁让我想起多年前我的家乡太原五一路也有过一次整改,就是把整条街上所有的店面不管里面是什么,外边都统一装修成一个模子,看起来很有“古街”的感觉,可事实上呢,压根没有任何“古”元素在那条街上。

这些年中国刮起了一阵古镇风,很多地方有古迹的赶快沿着建出一条“古街”抑或“古城”,没有古迹的也可以凭着一个故事生生建出一个“古城”来,每到节假日,这些“古城”往往都是游人如织,手拿串串。

就和当年秀水街仿冒的LV和Coach让这些品牌烂大街一样,国内各地涌现的“古城”也几乎毁了古城这两个字带给人的遐想和一探究竟的渴望。

南锣鼓巷是真的“古”,它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北京很多古地界儿都因为建地铁或者城市改造拆了,这里是留下来的宝贵的一处。

因为这里有我曾经刚来到这座城市被那种韵味吸引的记忆,夜里小巷的安静和不经意间经过一个“私人住宅,谢绝参观”牌子时的遐想。所以从情感上,我特别希望它能自然地经历历史的变迁,而不必在它自身的古朴和啤酒炸鸡的现代中做尴尬地结合。要我说,商铺减少81家怎么够?

归根到底,古街古巷古城泛滥,还是国人创意的匮乏。产生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其他人马上效仿,却并没有找到最适合的方向。即使大家都建古城,也不需要都弄成一个模样,全是酸奶、烤串和炸鸡,几个咖啡馆外加一两个书店,古城的招商引资就基本完成了,可以对外营业了。

记得多年前第一次去德国,我顺着莱茵河去过一个古堡,在一座叫宾根的小镇附近,那个古堡不知名到我忘记了它的名字,上船靠岸之后,我一进去就被那种阴森的感觉吓到了,却十分真实,仿佛一下穿越。读着古堡内墙上有关古堡如何几经转手最后被一个家族购买来得以保护的简介,登上了堡顶,看了看曾经为了防御外侵建的高高的眺望台。至今我都记得一步一步颤颤巍巍沿着旋转的镂空铁台阶往高高的堡顶上走,风吹在脸上,脚下就是莱茵河的惊险的感觉,仿佛看到了几百年前士兵守卫着这个古堡的样子。

据介绍,它和几百年前的样子几乎没什么太大差别,门票收入用来做基本的维护和修缮,以保证前来参观的人的安全。我想,实在没有创意的时候,或许不开发就是最大的保护,保持原貌就是最好的创意。

此刻,想到就在我几公里外的南锣鼓巷,我不由得为它未来的日子担忧,“小吃街”的名号终于是可以摘掉了,那么接下来呢?

关于作者:杜娟,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站长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只需要一个转身, 就有一片新天地

      我师父说: 难以接受, 事情也不会改变。 唯有坚强面对, 才能够给痛苦的人生带来希望。 困在角落里, 只需要一个转身,......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 人生,是一场身不由己的旅行

      阅读南非作家达蒙加尔格特的《在一个陌生的房间》,是一次感同身受的过程。偶然间,翻着书就会恍如隔世,以为自己在旅......

    02-11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 重复的字,有趣的诗

      有这样一首诗,流传甚广: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在这短短20个字的五言绝句中,共出现了......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 古诗文中的“穿越”

      提到穿越,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在影视剧和武侠小说里,穿越已经流行了很多年。少有人关注的是,我们的老祖宗其实才是穿......

    03-16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香山乡南长滩村:梨花深处的人文暗香

      百年老树掩映着昔日的喧哗,古老的水车伴着黄河水周而复始地轮转,犹如一颗颗孕育了千百年的珍珠,始终保持着幽静、醇......

    05-1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落在光明核桃园的雨

      来时盛开在光明村口的太阳 如一朵金色的花骨朵诱惑着 采风的诗人走村串户 搭在肩上的阳光一米一米 靠近核桃的年轮来不......

    04-08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境生于象外

      关于中国画的意境问题,已有不少文章进行过探讨。这些文章一般都强调意境,是意与境的统一。意,是主观因素,熔铸了画......

    03-19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首次登陆匈牙利

      本报布达佩斯电 记者翟朝辉报道:2月2日、3日,四海同春大型新春电视文艺晚会在布达佩斯MOM文化中心剧场连续进行两场演......

    02-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音乐为什么总能拨动我们的心弦?

      为什么音乐能触动我们的情感?这其中有什么进化优势吗?网友菲利普勒里什通过邮件提问。 BBC未来专栏作家大卫罗宾森回......

    03-22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春节的诗意与情怀

      祭灶、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如此丰富的年俗活动,孕育了中国春节特有的年味。古人过年,不仅仅是过年,而是通......

    01-27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