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根性。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更是民族精神的结晶。2017年,金凤区文化非遗事业喜事频传,相继成立了一批非遗传承点、传习所。
8月27日,结合葫芦烙刻发展现状及今后项目传承保护的需要,助力葫芦烙刻工作室落户银川金凤区文化城凤凰里,并授予非遗项目金凤区传承基地,不断健全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真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进一步营造全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葫芦烙画传承人陶瑞珍的作品线条流畅准确、形态栩栩如生、意境幽深高远。通过几十年的继承创新,陶瑞珍把剪纸、绘画、烙画、书法、刺绣融为一炉,且互相贯通,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传情而不写形、重于写意而不写实的刻画风格。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传统文人画的空灵雅致,也能看到民间艺术的朴素率真。
不久前,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堂在宁夏银川金凤区湖畔嘉苑社区正式亮相。来自宁夏各文化主管部门领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说文解字教授、琴棋书画名家、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和企业家等300多人到场祝贺。非遗学堂连锁机构的创办可以将社区居民、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的结合起来,把非遗保护转化成艺术学习,把非遗传习演变成居民学生快乐学习的刚性需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开辟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金凤区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共享文化成果为宗旨,积极创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模式,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化、多元化、社会化供给机制,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