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讯

广宁民间民俗忌讳说

“好个唔灵丑个灵”。这是广宁境内较为流行的一句俗话。意思是说,世间的事情有时是这样的:当你心中想着、口中说出某种“好”的东西时,往往很难实现;而说到“丑”(不好)的事情时,却偏偏应验了。这就使人们产生这样的感觉:平时说话,一定得小心在意,切勿口不择言,乱说一通而形成“开臭口”。于是乎,人们便把一些会产生“不吉利”、“衰”的事或物不直截了当说出来而改用其他“好”的“吉利”的、听起来耳顺的字眼来替代。这种因联想而有所忌讳,采取绕着说的做法,广宁人称之为“避忌”。

“避忌”是封建迷信的一种思想意识。它是人们在力图做到“趋吉避凶,万事向好”时所采用的一种具体的说话方式,也是千百年来,繁衍生息在广宁在这个地域(明嘉靖三十八年即公元1559年,析四会县西北境三乡四都十一图设置广宁县。之前,大部分历史时期属四会县辖)的先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民间民俗文化,一种文化的结晶。

下面就某些方面的“忌讳”说法作简要的叙述。

有关“死”的说法

在人们的心目中,“死”是最大的忌讳,大凡说到死这方面的事时,总要用一些“好听”的话语来替代。譬如说,某人死了,一般的说法是:过E身,去E个边,过E去(与英文说法Pass away意思完全一样),返E去,……等。文雅一点的说法则是:去E世,百E岁,仙逝,骑鹤西去,……等。而“瓜” ,“瓜”老衬,见E阎罗王,吃E泥(土葬),过E火和拱E大烟囱(火葬),……等都属粗鲁的说法。

有关“棺材”的说法

说到“棺材”二字,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与死人联系起来。其实在上世纪末,火葬制度尚未实施前,习惯土葬的年月里,在广宁农村,尤其在盛产木材(其中不乏杉木)的边远山区,五十多岁的人(男女一样),都会先做好日后“返去”(死)时用的那口棺材。做好的家伙通常安放在一些没人住(不是日常生活的主屋的)“闲”屋的阁楼上(一般不会放在地面上),这种未死就准备好的棺材,在公开场合说及时,人们一般不会称之为棺材或棺木,而是冠之以十分吉利的名字——长生。也有称之为寿木、木衲等。

一些生活上常见器物的说法

某些生活上常见的器物,由于忌讳而变更叫法和名称的可谓不少,下面试举一些主要的说说。

猪润——即猪肝。因“肝”与“干”同音,不吉利,改“肝”(干)为“润”或“湿”。其他动物的肝脏也称为“润”(湿),如鸡润、鸭润、鹅润、牛润等。在本县北部的乡镇,如江屯、联和等地人们也称“担竿”(挑东西的扁担)为“担润”。

猪脷——即猪舌(头)(北方人称之为口条)。因“舌”与“蚀”(蚀,作动词用时,广宁话读sid3,与“舌”同音,如“蚀本”,“蚀底”,“偷鸡唔倒蚀揸米”;作名词时读seɡ6,与“食”同音,如“侵蚀”,“腐蚀”等)同音,不吉利,改舌(蚀)为“脷”(利),其他动物的舌头亦称为脷。

猪红——即猪血。因“血”为大灾大忌之物,而“红”则为大吉大利之色(故喜庆必用红布红纸),改“血”为“红”,以求吉利。

遮——即伞。因“伞”与“散”(散读san3mō5,如“散伙,散档”等)同音,不吉利,改“伞”为“遮”。

有——即帽(子)。一般指广宁本地用竹篾编织的竹帽(过去广宁人用来遮阳挡雨的主要用具),因“帽”与“冇”(冇读mō5,与“帽”同音,“有”的绝对反义词)同音,不吉利,故改“帽”(冇)为“有”。此种说法多见于本县北部农村。

吉屋——即空屋(有时也指建好未入住的新屋)。因“空”与“凶”同音,不吉利,把“空”(凶)改为“吉”。

通胜——即通书(北方人称为皇历,老皇历即旧通书)。因“书”与“输”同音,不吉利,把“书”(输)改为“胜”。

凉瓜——即苦瓜。因为“苦”是众人都不愿意见到、更加不愿意尝到的东西。把“苦”改为“凉”,既吉利又没有改变其原来固有的味道。

胜瓜——即丝瓜。因“丝”与“输”近音,说起来容易相混,把“丝”(输)改为“胜”,清楚明了而又吉利。

有关数字的说法

受封建思想影响,人们喜欢把0至9这十个基本数字,根据其发音,作吉凶利弊的联想。时至今日,许多人还认为,这十个基本数字中,除了“4”是“不好”,“不吉利”外,其余九个都是“好”的。普遍的理解是:0代表“靓”、“十全十美”;1代表“每日”、“每天”;2代表“容易”、“易”;3代表“生”、“生猛”;5代表“恒”( henɡ4,威猛,一往无前);6代表“录”(不用自己“出”,别人送来,不劳可获)或“禄”;7代表“出”(出人头地,有出头之日);8代表“发”(发财,发迹);9代表“久”(长长久久,永不间断)。所以人们在选择家庭固话、手机、车牌等号码以及其他所有与数字有关的编码时,只要有可能,都会选择“好”、“吉利”的数字,组成一个个既赏心悦目又充满期待的“靓号”来满足自己联翩浮想的欲望与虚荣。什么的168——一路发,298——易久发,113——日日生,333——生生生,13555559118——一生恒,恒、恒、恒、恒久、日日发,18282893888——一发易发、易发久生、发、发、发。诸如此类,应有尽有,随处可见,俯拾皆是。

唯独这个“4”字不同,除了受到“冷遇”外,不少人还把它与“死”、“屎”等字的音和义牵扯在一起,令它背上“不吉利”的嫌疑,使众人对它有所忌讳,每每提及,总要设法绕着弯儿避开它。如称呼排行第四个子(仔)或女时(未实行计划生育前,许多家庭都育有一大群子女,尤其在农村),从不称呼其为四(死)仔或四(死)女(骂人除外),而称其为“四哥仔”、“四妹妹”。饭馆迎宾,前台的(坐在收银台那个人)看着4位客人进来,随即高声报称:3位多位。好让跑堂的(今称服务员)招呼打点,而从不说:4(死)位;其间,4人要装饭,每人一碗,一般不会说:4(屎)碗,而是说:人头饭或3碗多碗。 

“入山”的有关说法

在过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建时代里,人们生活来源完全依靠竹木与农耕。广宁“八山一水一田”(见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年12月版《广宁县志》)的自然环境使人们除了精耕细作自己仅有的几分耕地外,其余时间都是“入山”(进山)砍竹伐木,卖与商贾,获取些少收入,赖以养家。入山做工之时,为避免惊动“山神”而发生意外,说话多有忌讳。如:带进山里煮饭的米称为“沙”或“沙仔”;洗米称为“淘沙”;煮饭称为“窝沙”;吃饭称为“man1(慢的第一声)沙”;带进山作餸菜的猪肉称为“白皮”;跟随主人(进山的猪狗叫“邦”;)令人谈之色变的老虎(建国前——1949年前,广宁老虎颇多,屡见伤人。建国后的五十年代——1950至1959年,一些地方尚见其踪影,1960年后则销声匿迹了)则称为“老霸”(霸,此处广宁话读“巴”)或“大猫”。

 与姓氏有关的说法

与姓氏有关的忌讳说法全都是因为某些东西或某种行为与其姓氏的读音相同的缘故。李姓的人称鲤鱼为kenɡ3鱼(kenɡ3,广宁话的意思是威猛,厉害)而不直呼为鲤鱼(因“鲤”与“李”同音),这个既标榜又好听的叫法据说是出自一代名皇唐太宗李世民之“金口”,1300多年来,李姓人家代代相传,沿用至今,每逢谈及,李姓的人都会脱口而出,津津乐道而至眉飞色舞,引以为荣。在本县北部的一些地方(尤其是客家人聚居的村寨),林姓的人称“淋菜”(给作物浇水或浇肥)为“肥菜”(因“林”与“淋”同音)。江姓的人不说“屎缸”而称之为“粪壶”,这完全是“江”、“缸”读音相同的缘故(屎缸,或称屎坑,亦即厕所。旧时农村未有楼房式建筑住房,每家每户的厕所都较为集中地建在村寨的附近。这些低矮、狭小的屋子除作拉屎之用外,也是放置农具、杂物乃至棺木的地方)。谭姓的人说到把东西放在火(堆)上燂(燂,dam4读“谭”,意思是放在火上短时间地烤。如燂猪毛——用火烧去猪头皮、猪脚上未刮净的毛。燂狗—狗劏净后开膛前,广宁人习惯将白雪雪的狗只放在火堆上,不停转动烤至金黄色——堆火的上乘材料为稻草)时,不说燂,而说kong3——炕。写作“邱”,那可是年代久远的事,并非后来之作。

广宁民间民俗忌讳说法多多,无法予以一一列举。其实,所谓忌讳之说,完全是封建社会长期的落后与愚昧的思想意识所造成的。我们相信,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日益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个中许多说法肯定会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消亡,最终它只能作为广宁历史的痕迹留在文字的记述之中。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只需要一个转身, 就有一片新天地

      我师父说: 难以接受, 事情也不会改变。 唯有坚强面对, 才能够给痛苦的人生带来希望。 困在角落里, 只需要一个转身,......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 人生,是一场身不由己的旅行

      阅读南非作家达蒙加尔格特的《在一个陌生的房间》,是一次感同身受的过程。偶然间,翻着书就会恍如隔世,以为自己在旅......

    02-11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 重复的字,有趣的诗

      有这样一首诗,流传甚广: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在这短短20个字的五言绝句中,共出现了......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 古诗文中的“穿越”

      提到穿越,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在影视剧和武侠小说里,穿越已经流行了很多年。少有人关注的是,我们的老祖宗其实才是穿......

    03-16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香山乡南长滩村:梨花深处的人文暗香

      百年老树掩映着昔日的喧哗,古老的水车伴着黄河水周而复始地轮转,犹如一颗颗孕育了千百年的珍珠,始终保持着幽静、醇......

    05-1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落在光明核桃园的雨

      来时盛开在光明村口的太阳 如一朵金色的花骨朵诱惑着 采风的诗人走村串户 搭在肩上的阳光一米一米 靠近核桃的年轮来不......

    04-08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境生于象外

      关于中国画的意境问题,已有不少文章进行过探讨。这些文章一般都强调意境,是意与境的统一。意,是主观因素,熔铸了画......

    03-19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首次登陆匈牙利

      本报布达佩斯电 记者翟朝辉报道:2月2日、3日,四海同春大型新春电视文艺晚会在布达佩斯MOM文化中心剧场连续进行两场演......

    02-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音乐为什么总能拨动我们的心弦?

      为什么音乐能触动我们的情感?这其中有什么进化优势吗?网友菲利普勒里什通过邮件提问。 BBC未来专栏作家大卫罗宾森回......

    03-22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春节的诗意与情怀

      祭灶、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如此丰富的年俗活动,孕育了中国春节特有的年味。古人过年,不仅仅是过年,而是通......

    01-27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