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讯

曹雪芹的大孤山渊源

曹雪芹的大孤山渊源

大孤山的曹祖义家族经遗传基因鉴定被复旦大学确定为曹操后人,作为中国红学会会员的曹祖义,推断曹雪芹是曹操第64代孙,是在大孤山创作了《红楼梦》,并提出相关论证。11月14日,依据曹祖义提供的相关资料,记者对《红楼梦》中的文化基因进行了整理。

书中情节与大孤山传说暗合

曹雪芹为什么用《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书名,曹祖义认为,这是受大孤山地理、文化的影响。

大孤山西部山崖上,有自然形成的石人,这石人的传说自古有之,现在依然盛传不衰。《民间俗闻稗考》中,有1961年收集的石人传说,由是年96岁只有4年文化的杨奎文老太讲述。

“古时候,大孤山南边海中有一大岛,叫大鹿岛。岛上住着一个老奶奶和孙子刘铁。刘铁十五岁那年,一年未下雨,旱得地裂山枯。一天,刘铁到山上拾柴,发现一条石逢里有一簇青草,青绿茂盛,而外边草木皆枯,刘铁好奇拔了出来。只见草根下有一块寸八的小石头,光滑亮晶晶的石面上挂满了小水珠……途中遇到觊觎宝石的两个人,其中矮个的问:宝石怎么用。高个的考虑宝石马上到手了告诉他也无妨:把这石头拴上一丈长红线,扔到海里,海水即干涸,龙王的金银财宝全是咱们的了……奶奶不让刘铁卖宝石,并叮嘱他:小铁,见了龙王爷什么也别要,只要三尺甘露雨,救救咱们这一方生灵就行了……老龙王让小龙孙带着‘行雨带’,到了陆地下了三个时辰雨,浇灌了久旱的土地。临走时老龙王赠给刘铁五箱金银珠宝,刘铁没有要,只要一只小花猫带回家。到家后刘铁不在家时,花猫现形成一个美貌的女子,做饭打扫房屋……龙王知道女儿嫁给了刘铁便大发雷霆,海水向田地山野涌来。龙女见状,从头上拔下了一只金钗向海里一划,变成了一座大山挡住了海水。刘铁背起奶奶往山上跑,跑到现在大孤山‘石人’这个山坡上,奶奶累坏了,刘铁扶着奶奶坐在岩石上睡着了,再也没有醒过来,变成了‘石人’。”

曹祖义比较了《红楼梦》借鉴的具体痕迹,如孤山石人传说: 1、石人;2、光滑亮晶晶寸八小石,宝石;3、一高一矮;4、一簇青草;5、只要三尺甘露雨;6、三个时辰雨,浇灌了久旱的土地;7、海水即干;8、人变成“石人”;9、花猫变成一女子。

《红楼梦》开篇——1、大石(顽石)人语; 2、鲜明莹洁的美玉,缩成扇坠大小;3、一僧一道;4、绛珠草一株;5、复得雨露滋养;6、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 7、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8、石变成“人”; 9、绛珠草修成个女体。

二者如此相似,曹祖义认为,这不应是一种没来由的巧合。《红楼梦》开篇的这段“石头下凡”的故事,是曹雪芹在大孤山写作时借鉴了大孤山的“石人”传说。

书中人物在大孤山有原型

据岫岩大孤山曹家家谱所记,这支曹氏于康熙50年从山东宁海州到辽宁岫岩。曹祖义说,他们被曹雪芹准确地记录在《红楼梦》文本中,如邢袖烟(行岫岩),与贾雨村(假语存)、甄士隐(真事隐)、袭人(龙衣人、龙裔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岫岩出宝玉,贾宝玉可能由此而出。

根据书中描写,曹積(曹大汉)为邢岫烟人物原型,与曹雪芹是同宗同谱的曹家人。曹大汉是大孤山家喻户晓的人物,他长得非常高大,力大无比,关于他的佳话一直流传至今。据传,大孤山上庙的大石碾还有很多大条石都是他一个人搬上去的。曹大汉当年背上来的大碾盘和石碾子,至今还放在上庙圣水宫旁边。

大孤山曹家堡还代代相传曹大汉迁坟故事。曹大汉去世后,葬在三颗石中。后让关里来的曹姓人迁到了东大茔曹家墓地。文革平坟,曹大汉墓又被打开,见棺椁外围有几层木炭和石灰做的防腐层。后曹大汉骨殖重新回葬三颗石中,其腿骨很大很长,以此可知当年曹大汉长得相当高大。

还有传说《红楼梦》当初应有稿本藏在曹大汉墓中,被关内曹姓人乘机取走。

《红楼梦》里面有一个大孤山独有的俚语“括拉”(huole),这个俚语怎么会跑到《红楼梦》中呢?曹祖义认为,如果曹雪芹没来过大孤山,260多年前地处偏僻的大孤山俚语是不会写到《红楼梦》中的。

“宝玉将他一拉,拉在身旁坐下,笑道:你的性子越发惯娇了。早起就是跌了扇子,我不过说了那两句,你就说上那些话。说我也罢了,袭人好意来劝,你又括拉他,你自己想想,该不该?”

关于“括拉”,红学界到现在没有人明白其义,也不知道是哪里的俚语,可这个俚语大孤山人都会说,现在东港市人几乎都会说了,曹祖义认为这也是曹雪芹在大孤山写《红楼梦》的一个力证。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只需要一个转身, 就有一片新天地

      我师父说: 难以接受, 事情也不会改变。 唯有坚强面对, 才能够给痛苦的人生带来希望。 困在角落里, 只需要一个转身,......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 人生,是一场身不由己的旅行

      阅读南非作家达蒙加尔格特的《在一个陌生的房间》,是一次感同身受的过程。偶然间,翻着书就会恍如隔世,以为自己在旅......

    02-11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 重复的字,有趣的诗

      有这样一首诗,流传甚广: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在这短短20个字的五言绝句中,共出现了......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 古诗文中的“穿越”

      提到穿越,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在影视剧和武侠小说里,穿越已经流行了很多年。少有人关注的是,我们的老祖宗其实才是穿......

    03-16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香山乡南长滩村:梨花深处的人文暗香

      百年老树掩映着昔日的喧哗,古老的水车伴着黄河水周而复始地轮转,犹如一颗颗孕育了千百年的珍珠,始终保持着幽静、醇......

    05-1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落在光明核桃园的雨

      来时盛开在光明村口的太阳 如一朵金色的花骨朵诱惑着 采风的诗人走村串户 搭在肩上的阳光一米一米 靠近核桃的年轮来不......

    04-08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境生于象外

      关于中国画的意境问题,已有不少文章进行过探讨。这些文章一般都强调意境,是意与境的统一。意,是主观因素,熔铸了画......

    03-19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首次登陆匈牙利

      本报布达佩斯电 记者翟朝辉报道:2月2日、3日,四海同春大型新春电视文艺晚会在布达佩斯MOM文化中心剧场连续进行两场演......

    02-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音乐为什么总能拨动我们的心弦?

      为什么音乐能触动我们的情感?这其中有什么进化优势吗?网友菲利普勒里什通过邮件提问。 BBC未来专栏作家大卫罗宾森回......

    03-22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春节的诗意与情怀

      祭灶、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如此丰富的年俗活动,孕育了中国春节特有的年味。古人过年,不仅仅是过年,而是通......

    01-27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