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讯

甘肃书画史上又一位佼佼者 ——追忆陇上书画家柳舜如先生

甘肃书画史上又一位佼佼者 ——追忆陇上书画家柳舜如先生

艺术名片

柳舜如(1903~1942年),名思孝,字舜如,号龙门樵隐,斋号润兰书屋,陕西韩城人。甘肃省立第一中学毕业。书画兼善,得于右任、张大千指点,擅画山水,尤以蝇头小楷为长。书法远追“二王”,风骨俊美,遒婉有法,秀润灵动,自成面目。山水取法吴门画派,精劲典雅,笔墨逸气,规矩于法度。富收藏、精鉴赏,名重一时。年仅39岁患肺结核而英年早逝,加之时局变迁等原因,致使作品散落或遗失,其墨迹留传甚少。曾与其父柳鼎臣(丞)重金资助张大千赴敦煌临摹壁画。出版有《柳舜如书画集》。

甘肃书画史上又一位佼佼者 ——追忆陇上书画家柳舜如先生

日课、课子书法

甘肃书画史上又一位佼佼者 ——追忆陇上书画家柳舜如先生

与道友的交流便函

甘肃书画史上又一位佼佼者 ——追忆陇上书画家柳舜如先生

书法册页

甘肃书画史上又一位佼佼者 ——追忆陇上书画家柳舜如先生

山水之一

甘肃书画史上又一位佼佼者 ——追忆陇上书画家柳舜如先生

山水之二

甘肃书画史上又一位佼佼者 ——追忆陇上书画家柳舜如先生

常用印:舜如之章

 

甘肃书画史上又一位佼佼者 ——追忆陇上书画家柳舜如先生

常用印:龙门樵隐

甘肃书画史上又一位佼佼者 ——追忆陇上书画家柳舜如先生

常用印:瞻大山水

不应被甘肃画坛遗忘的书画家柳舜如

本报特约撰稿人 莫建成

抗战时期,兰州成为大后方。一大批文化名流寓居此地,极大地丰盈了兰州的文化氤氲,柳舜如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虽身兼数职,但在当时人们的印象中,他更以潜心书画、不事张扬的儒商身份而著称,成为甘肃现代史上“大隐于市”的书画名家。据记载,当年柳舜如先生在兰州书画界与高层的书画名流广有交往,曾受于右任、张大千指点,与当时甘肃的书画精英王维新、篆刻家胡宝耕等同道结社切磋互促,称得上是当时甘肃书画界的佼佼者,亦是一位值得研究和缅怀的书画家、收藏家。

中国书画的重要支撑是文化积淀。只有饱读诗书,积蕴深厚的文化功底,才能使书画创作有根基、有内涵、有文气,见诸笔端的书画作品才能富有如行云流水般潇洒隽永又厚朴持重的气息,方能凸显其精气神韵。柳舜如先生的故土是司马迁的故里陕西韩城,出身官商世家、书香门第,为明清时期陕西“关中巨富”“盖省财东”的四大家族之一,其父柳鼎臣(丞)为当时兰州享有盛誉的“祥泰公”木厂大掌柜,曾重金资助张大千赴敦煌临摹壁画,为清光绪年间重修兰州卧桥、解放兰州战役抢修及新中国成立后维修中山桥无偿提供大量木材,为陕甘经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现存兰州“柳合山堂”百年四合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受与生俱来的深厚历史文化浸润,柳舜如先生在书画方面颇具天赋悟性,起点较高,饱含文人气象,且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凝时代气息于笔墨色彩之间,创作的书画作品赏心悦目,非勤奋与灵气兼备而不可得。同时他丰富的收藏和独到的鉴赏眼光,亦不断滋养丰富着他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底蕴。柳舜如先生在为官经商之余,倾心于书画艺术的研究、体悟和创作,他对中国山水画有独到的见解和探索,造境、造势、笔墨上善以书入画,气韵高远,使其作品书卷气横溢流露。其书画作品不是简单的笔墨刻画和运用,而是追求精神的寄托与心志的抒发,追求笔墨语言的情感流露和表现力。他用色淡雅厚朴,落笔从容,是平和心态的表述,也是其淡泊性情的流露。所营造的艺术世界格调高古、境界高深,既见法又传情,蕴含了物外的神采,充满着固有的文人风骨和文化气息。

柳舜如先生绘画创作遵循的法度与中国传统文人书画一脉相承,即以北宗为体、南宗为用,取法吴门画派,笔墨工细流畅,清逸淡雅,形成了寓灵秀于阳刚的清劲静朗的画风,使其作品秀逸中见端庄,潇洒中见法度。他的青绿山水作品多以寻常山水、闲居人家、萧疏飞瀑见长,清静而空明通透,于喧嚣尘世中营造出一个理想世界,令人神往和留恋。所出湖山云壑、石桥人家,兼具南北山水阳刚与阴柔,悟感于外而成形于内,清秀柔润,温雅灵动,以俊逸空灵取胜,寓人生体悟于平和沉静的山水画境,给人运于手、美于目、了于心的艺术触摸和意境向往感,散发着超凡脱俗的静气和禅意。

寄情山水写风骨,托物的取形、意境的构设,是画家个性精神的再现。不同的经历和阅历、思想性情、美学修炼等因素,决定了每位画家对世间物象的揣摩、认知和把握,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笔墨程式和风格特征。柳舜如先生对中国山水画传统艺术语言有着十分深刻的个人感悟和运用把握,在传承中广泛涉猎,在实践中开新独立,使其创作具有味浓、韵长、趣兴的美感特点。他的作品一丝不苟、一尘不染,宁神静气、淡定自如,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书画语言与情感形式。他笔下的大山、树木、房舍、湖泊、人物等物象,清明俊朗,旷达舒逸,遒劲有力。这一切均得益于他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也在精微和全局当中透露出他不凡的艺术功力和独特的艺术匠心。

柳舜如先生是一个家学深厚、精于国学又颇具时代精神的人,在有限的生命中为传承中国书画艺术呕心沥血。因此,他不应该被画坛遗忘。他的治学态度,值得有志于中国书画的人学习借鉴;他的书画艺术,值得我们用心品味、传承下去。

简说现代陇上书画家柳舜如的书法

本报特约撰稿人 秋子

在20世纪甘肃书法史上,高手如林,大家辈出,像范振绪、陈国钧、冯国瑞、张孝友、水梓、裴建准、魏绍武、魏振皆、丁希农、牟月秋、顾子惠、张邦彦、蔡后庵、韩定山等,都是享有盛誉、鼎鼎大名的书法家。特别是创造出“魏隶”“魏行”风格的魏振皆,无疑是现当代甘肃书法史上的一代巨匠。而柳舜如,亦是其同时代的又一位佼佼者。

柳舜如幼承庭训,受司马迁故里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熏陶,出入儒家经典,精于书画和收藏,挚爱书画艺术,曾得于右任、张大千指点学画习书,画善山水,书长小楷,名响金城,只因年届不惑即逝,而草没明珠。从柳舜如传世的一些小楷作品来看,俨然一派赵孟頫气象。仔细读察可见,他从赵孟頫入手,旋法唐楷并逐“二王”,可谓深入学古,以平和从容的心态,追求工稳清丽、典雅华滋的笔墨境界。再来细探,结构显然取法赵孟頫,用笔上师法唐代名家钟绍京的代表作《灵飞经》,并追及王献之《玉版十三行》等法帖。品读其作品,可谓字字中心平稳,秀润美观,颇具韵致。尤其是为陇右名胜五泉山清虚府岳忠武王殿《题岳忠武王画像》小札式草稿,小楷微带行书笔意,信手写来,圈圈点点,颇有意趣。柳舜如作为旧时代的一名儒商,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着那种固有的文人气息和文化气息,完全可用“唐骨晋风、清雅精致”八个字来概括。真正的书法家都知道,能把小楷写得十分精致相当不易,必须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练就手下功夫。况且,小楷创作的难度较大,字的重心很难把握,柳舜如却把握得非常到位,已然达到了“精微”的程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小楷书法的韵致美,令人愉悦。他的小楷书法,用笔中规中矩而见灵动,线条饱满有力,章法整饬有序。

刘熙载《艺概》云:“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柳舜如的小楷可谓“古化为我”,值得我们用心去读赏、品味。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只需要一个转身, 就有一片新天地

      我师父说: 难以接受, 事情也不会改变。 唯有坚强面对, 才能够给痛苦的人生带来希望。 困在角落里, 只需要一个转身,......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 人生,是一场身不由己的旅行

      阅读南非作家达蒙加尔格特的《在一个陌生的房间》,是一次感同身受的过程。偶然间,翻着书就会恍如隔世,以为自己在旅......

    02-11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 重复的字,有趣的诗

      有这样一首诗,流传甚广: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在这短短20个字的五言绝句中,共出现了......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 古诗文中的“穿越”

      提到穿越,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在影视剧和武侠小说里,穿越已经流行了很多年。少有人关注的是,我们的老祖宗其实才是穿......

    03-16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香山乡南长滩村:梨花深处的人文暗香

      百年老树掩映着昔日的喧哗,古老的水车伴着黄河水周而复始地轮转,犹如一颗颗孕育了千百年的珍珠,始终保持着幽静、醇......

    05-1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落在光明核桃园的雨

      来时盛开在光明村口的太阳 如一朵金色的花骨朵诱惑着 采风的诗人走村串户 搭在肩上的阳光一米一米 靠近核桃的年轮来不......

    04-08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境生于象外

      关于中国画的意境问题,已有不少文章进行过探讨。这些文章一般都强调意境,是意与境的统一。意,是主观因素,熔铸了画......

    03-19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首次登陆匈牙利

      本报布达佩斯电 记者翟朝辉报道:2月2日、3日,四海同春大型新春电视文艺晚会在布达佩斯MOM文化中心剧场连续进行两场演......

    02-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音乐为什么总能拨动我们的心弦?

      为什么音乐能触动我们的情感?这其中有什么进化优势吗?网友菲利普勒里什通过邮件提问。 BBC未来专栏作家大卫罗宾森回......

    03-22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春节的诗意与情怀

      祭灶、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如此丰富的年俗活动,孕育了中国春节特有的年味。古人过年,不仅仅是过年,而是通......

    01-27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