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假期一到,万千远离家乡为生活打拼的人同时迁徙,踏上回家的路,只为一次团圆。一起吃顿饺子,说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听听家人的唠叨,这就是我们日思夜想的幸福。
父亲那一辈有兄弟姐妹四个,算上大伯、姑姑家中的儿女、孙子、孙女,足足有二三十口人,是个大家庭。各家居住的地点虽算不上天南海北,但在老家团聚共度春节终究不是一件容易事。一年又一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这一大家子团聚的方式也在改变。
掐准时间打电话回家,一声“过年好”是温暖回忆
大伯、姑姑家中有几个比我大十来岁的堂哥堂姐,十几年前,他们都相继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城市奋斗。印象中,那几年是整个大家庭团聚最难的时候——春运期间的火车票不好买,夜里三四点去火车站排队都不一定能买得到。当时去广东的堂哥和浙江的堂姐刚刚参加工作,自然舍不得年年买高价的黄牛票,有好几年都因此没有回家,只能在千里之外给家里打个电话拜个年,道一声“过年好”。
回不来的那些年,他们总会在年三十约定时间,轮流来电拜年。接到他们电话的那几分钟,是我们一家人最开心的亲情时光,每人都想跟他们说上几句:爷爷讲完奶奶讲,大伯讲完大姑讲,然后再轮到同一辈的兄弟姐妹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每次都是在“好啦,不要讲啦,电话费贵”的催促声中结束。电话声中实现了我们的团圆,一声“过年好”,到现在回想起来,依旧温暖甜蜜。
春运大潮中,绿皮火车载不动的乡情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通过手机就可以买到火车票。在回老家的动车开通前,堂哥堂姐们坐了好几年的绿皮火车。那一节节车厢寄托着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也承载着归家路途的艰辛——十几个小时下来,需要忍受的不仅仅是车厢的拥挤,还有走走停停缓慢的速度。堂姐说,“每次坐火车回家过年,就像打仗一样。”但无论路上多辛苦,过年大家一定要回到亲人身边。
后来,有了动车,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减至几个小时,自那时起,我们终于实现了每年一大家子能聚在一起的心愿。
微信拜年,远隔千里却仿佛就在身边
这两年,虽然交通方便了,但我们这个大家庭,却好像又“聚不齐”了。但同十几年前不一样的是,现在的聚不齐不再迫于交通。今年,父亲和大伯、姑姑们相约不再回老家过年,爷爷奶奶跟着大伯去广东看堂哥,顺便趁着春节人少旅游一趟;三姑家的妹妹刚刚参加工作,成为市电视台的一名编辑,春节要加班;堂姐有了第二个宝宝,也不方便旅途奔波……
在我们家,妈妈首次担任年夜饭的主厨。在做传统家乡美食时,却总做不出奶奶的味道。大年三十的厨房里,她和奶奶开启了视频连线。
“为什么我做出来的厨肉,跟您做出来的不一样?”
“水不能烧的太滚,还没沸就要赶快把料倒进去搅……”
如同两人置身同一个厨房,奶奶一步一步通过视频将自己做菜的秘诀传授给她。
春节前,大伯建立了一个家庭微信群,一家人虽不在同一地,但丝毫不影响心与心的距离。奶奶说:“虽然不能亲眼看到每个儿孙,但在微信上视频聊聊天、说说话,把做的年夜饭发个照片、小视频,直播一下,这一大家子也算是团圆了。”
看看过去、比比现在,生活中的点滴变化,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给每个家庭带来的幸福。“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过年的方式也许会变,但寄寓于春节的内涵却丝毫没有改变——团圆的本质,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郝思斯 )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2-11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3-16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1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4-08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3-19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2-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03-22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1-27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