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盐池县花马池镇冒寨子村,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真实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冒泽,今年55岁,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冒泽家老少7口人,父亲已80高龄,在家安享晚年;爱人常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出进都依靠轮椅;大儿子已经结婚,在县城打工,小儿子在快递公司做事。在村里,冒泽是个乐于助人,勤俭持家,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
早在1998年的秋天,冒泽和妻子商量决定进城务工,一是方便孩子上学,二是还能打工挣钱。就这样夫妻二人一边照顾老人、孩子,一边推着三轮车卖起了水果。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顶酷暑、冒严寒,穿大街走小巷,没日没夜地忙碌着,奔波着,但在他们的眼里,生活是那么的充实和知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9年12月,他的妻子患了一场大病--脑出血并伴有偏瘫,不仅生活不能自理,就连话也说不出来了。从此,生活的重担落在了冒泽一个人的身上。
面对现实,生活还得继续。为了能早晚回家照顾残疾的妻子、年迈的父亲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他选择到工地当泥瓦工。每天早晨,冒泽都要早早地起床做好早饭,给妻子喂了,伺候父亲吃了,看着孩子上学走了,再把妻子大小便给收拾妥当了,他才能安心的上工地干活。等到中午一下工后,他就急急忙忙地赶着回家,因为一家人都在等他做饭呢。每次路过菜铺子,总是买点比较便宜的菜带回家。晚上下工回来依然要给父亲、妻儿洗衣做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辛勤地劳碌着。
然而,在邻居眼里的“好男人”冒泽,背负了多少重担,有多少心酸和痛苦,甚至和妻子说不了一句话,个中滋味谁能想象到,但对冒泽来说,没有半句怨言,就这样默默地为这个家奉献着,奉献着他的全部。
冒泽,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的打动着我们。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懂得感恩,懂得报答,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传承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美德,让这盏明灯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人的心。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2-11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3-16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1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4-08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3-19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2-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03-22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1-27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