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讯

“可爱”的力量有多大?

“可爱”的力量有多大?

 

萌物们看起来总是一副脆弱无助、易受伤害的模样,实际上,“可爱”(cuteness)本身可是十分强大的。

最近,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的莫滕·L·克林格尔巴赫(Morten L Kringelbach)及其研究团队将“可爱”描述为“影响人类行为的最基础有力的因素之一”。

“Cute”本是“acute”一词的缩写形式,原意为“敏锐,聪慧,机灵”。十九世纪初,美国男生开始用这个词形容“好看,有魅力的”人或物,但其中也包含“弱小”之意。“Mignon”在法语中是“可爱、娇小”的意思,也是英语单词“minion”的词源,后者意为“下属,小卒”。日语“卡哇伊”(Kawaii)也有“可爱”的意思,但十一世纪该词刚开始使用时的意思是“可怜的”。

不过,现如今日本“卡哇伊”风格的“代言人”往往跟可怜不大沾边。比如皮卡丘,电子游戏《口袋妖怪》里的一个宠物小精灵,长相与老鼠类似,能对敌人施以高压电击法术。可是皮卡丘婴儿般的特征——大大的眼睛,红扑扑的脸蛋,与身体比例不符的大脑袋,显得无辜又可爱,与它强大的法术形成了反差。

人们总是认为,可爱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在很多时候是不可言喻的。直到二十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康拉德·洛伦兹(Konrad Lorenz)和尼克·丁伯根(Niko Tinbergen)总结出了“婴儿图式”(infant schema):圆眼睛,鼓脸蛋,高眉毛,小下巴,还有大脑袋。人们往往觉得符合这样的长相比较可爱,讨人喜欢。这些特征对人类而言至关重要,能帮助大脑识别无助的婴儿形象,给予他们关注和爱护,让他们健康成长。

实际上,判断“可爱”的能力对人类的感知力意义重大。通过测试人们在看到婴儿和成人面孔时的脑磁频谱,克林格尔巴赫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人脑在七分之一秒内就会对可爱的婴儿化特征作出反应。他的团队认为,“可爱”的事物能迅速获得大脑的注意,而后,大脑中掌管同情和移情的部位才会发挥作用。

如果可爱是一把如此重要的钥匙,那么我们能否打造一把万能钥匙呢?几十年前,洛伦兹和丁伯根就引入了“超常刺激”(supernormal stimulus)的概念,即比正常的自然刺激更能有效地释放动物某一特定行为的刺激。在一个经典实验中,丁伯根发现,比起自己下的蛋,雌鹅会先将排球推入巢中去孵。其实,排球就是一种超常刺激,又大又圆又白,比真正的鹅蛋更像一个完美的蛋。

与之类似,皮卡丘婴儿化的面部特征比真正的婴儿更加可爱,便也成了一种超常刺激——看起来可爱得不行,又不需要抚养婴儿所需的高额花费。自然,我们识别“可爱”的感官还没进化到想养要育“假婴儿”的地步,可大脑却已经被卡通人物超大的眼睛和婴儿化的特征绑架了。同理,我们当初演化出感知食物中糖分的能力,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水果和其他食物中自然存在的糖,但如今却让我们爱上了巧克力奶昔。

可爱的卡通人物、垃圾食品、电子游戏,还有其他超常刺激,或许与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大脑中掌管奖赏机制的一组重要神经元)有关。伏隔核包含了能够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多巴胺是大脑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够使人产生快感。像毒品一样,超常刺激会激活伏隔核,让大脑的全部注意都转移到奖赏回路上。一组国际团队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调查:他们人工处理了一些能带给人超常刺激的婴儿面部照片,比正常婴儿还要可爱。研究人员在女性观察这些真实照片和人工处理过的照片时,给她们做了脑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结果与假设相符,可爱程度的高低对伏隔核的代谢活动有重要影响。这表明,大脑的这片区域能对超常刺激做出反应,在触发照顾婴儿的行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其他超常刺激,比如糖类,在刺激大脑奖赏回路方面也有相似的模式。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伏隔核中多巴胺的分泌量与小鼠摄取的糖水量成正比。俄勒冈州的研究人员也有相似的发现:胖女孩喝巧克力奶昔时,其尾状核(与伏隔核相邻的大脑区域)的超常活动也与奖赏回路有关。似乎婴儿的可爱、糖类的诱惑,以及其他奖励性刺激,都能优先吸引大脑的注意。对大脑的奖赏回路来说,可爱的皮卡丘和甜甜的巧克力奶昔是一样的。

这些刺激似乎扰乱了大脑的关注顺序。游戏人物和垃圾食品把我们的注意力从无助的婴儿和健康食品上转移开了。或许,克林格尔巴赫团队把“可爱”称为“特洛伊木马”是正确的。两百年前,英语中才刚刚出现了“可爱”这个概念;而今,“可爱”已经成为了获得关注、宠爱、呵护等关键神经资源的捷径。

关于婴儿化特征的研究揭示了人类情感的肤浅。为什么就不能爱得深刻些呢?人脑就像一台生物计算机,得靠一系列指令的启发,才能识别需要关爱的无助婴儿。克林格尔巴赫和同事们希望更好地了解这些“算法”,以减轻唇裂和产后抑郁对母婴关系的消极影响。

这些信息或许还能帮助我们创造出更可爱的宠物小精灵。无论如何,人们对“可爱”的文化意识会不断加强,这些大眼圆脸的萌系生物也会继续存在。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只需要一个转身, 就有一片新天地

      我师父说: 难以接受, 事情也不会改变。 唯有坚强面对, 才能够给痛苦的人生带来希望。 困在角落里, 只需要一个转身,......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 人生,是一场身不由己的旅行

      阅读南非作家达蒙加尔格特的《在一个陌生的房间》,是一次感同身受的过程。偶然间,翻着书就会恍如隔世,以为自己在旅......

    02-11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 重复的字,有趣的诗

      有这样一首诗,流传甚广: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在这短短20个字的五言绝句中,共出现了......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 古诗文中的“穿越”

      提到穿越,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在影视剧和武侠小说里,穿越已经流行了很多年。少有人关注的是,我们的老祖宗其实才是穿......

    03-16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香山乡南长滩村:梨花深处的人文暗香

      百年老树掩映着昔日的喧哗,古老的水车伴着黄河水周而复始地轮转,犹如一颗颗孕育了千百年的珍珠,始终保持着幽静、醇......

    05-1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落在光明核桃园的雨

      来时盛开在光明村口的太阳 如一朵金色的花骨朵诱惑着 采风的诗人走村串户 搭在肩上的阳光一米一米 靠近核桃的年轮来不......

    04-08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境生于象外

      关于中国画的意境问题,已有不少文章进行过探讨。这些文章一般都强调意境,是意与境的统一。意,是主观因素,熔铸了画......

    03-19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首次登陆匈牙利

      本报布达佩斯电 记者翟朝辉报道:2月2日、3日,四海同春大型新春电视文艺晚会在布达佩斯MOM文化中心剧场连续进行两场演......

    02-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分享
  • 音乐为什么总能拨动我们的心弦?

      为什么音乐能触动我们的情感?这其中有什么进化优势吗?网友菲利普勒里什通过邮件提问。 BBC未来专栏作家大卫罗宾森回......

    03-22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分享
  • 春节的诗意与情怀

      祭灶、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如此丰富的年俗活动,孕育了中国春节特有的年味。古人过年,不仅仅是过年,而是通......

    01-27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