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少儿科普经典·小品文名家精选”(拟分为三辑,计划3年内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以其别样的风采与历史的厚重展示在广大读者面前。在这之前,纵观中国百余年的出版史,还从未有过这么多的科学小品文作者济济一堂;还从未有过有么多部作品汇集一起,自然,也就从未有过如此辉煌的科学小品文集。
小品文以其精、短、小、美之特色,形成了多种表象。如戏剧小品;如文艺小品;如美术小品;如曲艺小品……当它依附于科学之时,科学百花苑便除了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诗歌、科学故事、科学美术、科学电影、科学电视等,又有了科学小品文。
科学的出发点是真,艺术的出发点是美。换言之,科学与文学的结合是自然与人的结合,是真与美的结合,是理性与情感的结合。这既是科学的内涵,也是科学小品文的特征。
科学小品文虽短,却将其从科学“宇宙”撷取而来的一粒微尘,予以放大,让其放出奇异的光彩,让人们认识到它的光辉。这便是科学小品文的功力。
科学小品文,是伴随着科学普及的悠久历史缓缓走来的。有人曾撰文写道 :“我国科学小品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先秦,至如南朝的郦道元,北宋的苏轼、沈括,明代的徐霞客、王圻,以至清代的小说家蒲松龄,更已有独立成篇、足以传世的科学小品。”如此说来,久远的历史不止满载着丰厚的中国科学、中国文学,科学小品文也体现在其中。
然而,我们如今所说的科学小品文,是指现代的科学小品文,直至当代的诸多文章,洋洋洒洒近百年的“足迹”。经查,在这近百年的科学小品文写作中,首见报端的当属沈雁冰先生发表在《学生》1920年3月七卷三号上的一篇,名为《脑相学的新说明》。在这篇不足3000字的短文中,作者首开先河,以设问开头,然后以步步做答的方式娓娓道来,自是引人入胜的。
随之,一个个学者、智者便相继跟来,写出了篇篇科学小品文佳作。
请看作品(以发表先后为序):贾祖璋《鸥》;邹韬奋《看看宇宙何等的伟大》;夏丐尊《<鸟与文学>序》;顾均正《昨天在哪里?》;周建人《桂花树和树上的生物》;刘薰宇《一个最大的数》;高士其《大王,鸡,蚂蚁》;竺可桢《利害与是非》;叶至善《东南西北》;郑文光《怎样测量天体间的距离?》;秦牧《谈北京药材铺》;……
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生物学家贾祖璋先生,他除了撰写了多部生物学专著,从1926年到1928年,还先后发表了十几篇科学小品文,1931年结集出版,取名《鸟与文学》。可以说,这是我国出版史上最早的一部科学小品文集,成为中国小品文创作的范例。而1931年1月为这本集子做序的夏丐尊先生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是他首次在序言中提出了“科学与文学结合”的命题,为后来的“科学小品”诞生做出了最早的先导。
1934年9月20日,陈望道先生在他主编的小品文半月刊《太白》创刊号上破天荒地刊登了周建人、贾祖璋、顾均正、刘薰宇的四篇科学小品文,设立了“科学小品”专栏。
应该说,真正有了“科学小品”之名,则是1934年的这一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众多的小品文作者相继涌现,并满载着他们的佳作流水般地“顺流而下”,直至今日。
文/宗介华
(本文摘选自“中国少儿科普经典·小品文名家精选”丛书主编宗介华为该丛书撰写的序言。)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2-11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3-16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1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4-08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3-19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2-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03-22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1-27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