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巴里·洛佩兹的《北极梦》获得了1986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中文版最近引进。20年过去了,现在读这部自然文学佳作,不觉得落伍,反而在当下的环境中更深刻地体会了作者传达的书写意识和人文关怀。
洛佩兹说:“本书源自对北极景观本身的敬意,更具体地说,创作灵感源自两个瞬间。”
创作灵感之一,洛佩兹与朋友在阿拉斯加山岭目睹的北极风光。覆盖数十平方英里的起伏苔原,点缀其间的小红莓,白桦树和白杨树绽出了嫩叶,草丛里露出野番红花的淡紫色花蕾。驯鹿和狼、獾和红狐狸、地松鼠、四处散步的灰熊、双腿细长的杓鹬,好斗的贼鸥……夏季的阿拉斯加,北极偶露的一角温柔。生灵万物自得自在,简单地存在着,不为任何人
创作灵感之二,洛佩兹在行车途中经过的一块墓地。墓碑之一属于爱德华·伊丝雷尔。这个年轻人是1880年代一个北极探险队的天文学家。这个探险队的大部分人当时在饥寒交迫、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陆续死亡。人类对北极的向往有着五、六百年的历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趋于狂热,北极如黑洞吞噬了无数探险家和船员的生命。洛佩兹想要知道,是什么驱使着像爱德华这样的年轻人甘冒大险奔赴死亡之地?
两部分构成全书的两个支架,相互交叉、相互融合,文本触角延展伸向文化历史、地理生物、航海知识、人类学等领域,使得作品呈现出丰富宏阔的气韵。《北极梦》的副标题:“对遥远北方的想象与渴望”,洛佩兹的写作目的就在于解析这种想象与渴望的形成,这个过程体现了人的欲望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应当采取何种恰当关系。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2-11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3-16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1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4-08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3-19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2-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03-22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1-27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