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手”一词始于何年并无文字记载,应是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衍生而来的。枪手即为替考者,多为有才之士,为利益、金钱、情义等所驱使才充当枪手,由于程序简便,成功率高而倍受青睐。
晚唐时期,诞生了历史上最出名的“枪手”——大才子温庭筠,并州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代,饱读诗书,文思泉涌,汩汩不止。唐代文学史上的温庭筠,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诗与李商隐齐名,号称“温李”;词与韦庄比肩,并称“温韦”。温庭筠的“主业”是写诗词,尤其以花间词闻名,在业内首屈一指,被尊称为“花间鼻祖”。
温庭筠的“枪手”首秀,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史书上说,宰相令狐绹想巴结皇上,又不够自信,私下请温庭筠代写《菩萨蛮》,署了自己的名字送给皇上,借机投其所好,并交待温庭筠千万保密,不可宣扬。然而事非人愿——一天温庭筠与朋友聚会,席间推杯换盏,不亦乐乎。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温庭筠一迷糊,竟将风靡一时的《菩萨蛮》出于自己手的经过全盘托出。也许是他不愿谄媚于权贵,抑或是不想通过钻营谋取政治地位,究竟当时他是不是真糊涂,已很难说清楚了。
此后,温庭筠的“枪手”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人送绰号“温八叉”。据《登科记考》记载,大中九年(公元855年)这天,科举开考,温庭筠泰然自若走进科场参加考试。主考官深知他有充当“枪手”的可能,故意将他的座位安排在自己幕帐对面,以便监视。不想温庭筠才思敏捷,下笔如神,埋头疾书,有的考生还在苦思冥想之时,他却潇洒得意地早早交卷走人。主考官还以为温庭筠有所收敛,岂料事后才发现他竟在主考官眼皮底下,通过“交头接耳”、“眉目传情”等方式鬼使神差地完成八个人的答案传送,替考能力可谓出神入化,故得一名“温八叉”。“叉”表示手指之间的缝隙,不经意间完成了八个人的答案传递,实不愧为“枪手中的大咖”。
温庭筠一生科举仕途坎坷,屡次不第,做事我行我素,不拘小节,去世34年后,由韦庄请奏补录,才得了个进士虚名。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2-11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3-16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1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4-08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3-19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2-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03-22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1-27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