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盛产名茶的国家,茶文化源远流长,但是说起“茶道”二字,却总会想到日本,其实,日本的茶道正是源于中国。
在宋代,中国有着完整而独特的茶道文化,只不过随着朝代的更迭,茶道在中国日渐衰微。而在南宋晚期,茶道传至日本后,却在异国他乡得以保留。
宋人喝茶极为讲究,对喝茶的环境、礼仪、操作方式等,都有详细的规范,而且分门别类,有宫廷茶宴、寺庙茶宴、文人茶宴等种种风雅集会,是全国上流知识分子共同的爱好。宋代流行的茶道是点茶法,也就是抹茶。现在流行的抹茶味蛋糕冰激凌之类的,虽说是从日本传来,但其实是宋代文明向中国的回流。
所谓抹茶,有点类似于咖啡,是冲着喝的,就是把茶饼磨成粉末后,用开水冲服。宋人非常讲究冲茶的方法,如果茶冲的不好,茶和水不会完全融合,而且茶杯上会有挂水,如果茶冲的好,茶水交融,银粟翻光,沫波汹涌,形色优美。为了欣赏银白色的茶汤,宋人非常推崇福建建阳窑出品的黑色茶盏,人称建盏,其中上等的有曜变、油滴、兔毫等名品。
在南宋晚期,大量日本僧人入宋学习禅宗,在继承了禅门法脉的同时,也把茶道和茶树一起带了回去。这是一次关键性的文化传递,因为茶道是一门需要皇室支持的精细工艺。
到了明代,事情起了变化,明太祖朱元璋是穷苦出身,只会喝最简单的泡茶叶,贵族化的茶道奢靡而复杂,这让朱元璋非常厌恶,于是他下诏禁止制造茶饼,全国上下都学农民的泡茶方法。从此,风雅千年的茶道在中国式微,而在日本发扬光大。
风雅总要伴生于上层社会,茶道在中国因为统治者的禁止而断绝,茶道在日本能留下来,也离不开统治者的支持。在明朝禁止茶道的时候,日本进入了足利将军统治的室町幕府时代。上流社会总是喜欢用稀罕珍贵的东西,来彰显其权力地位的不同,室町幕府向明朝称臣纳贡,派出大量遣明使,顺便进行勘合贸易,日本不惜重金,大量购入在中国已经失去市场的古代建盏及各种书画文物,回来充当足利将军家的收藏,这批在明代就已经是古董的宝物,在日本被称为“唐物”,由于足利将军家在京都东山,也称为“东山御物”。
这批东山御物,是日本可追溯的茶道源头。因为茶道是离不开器具的。古代的茶会要有专门的茶室,按照十五世纪初期日本古书《吃茶往来》的记载,当时的茶会分为“晴茶”和“亵茶”。所谓晴茶,是大家先在客殿里吃一顿山珍海味,然后进入吃茶之亭,按照南宋寺院茶道的规矩,进行“四头茶礼”,还要用珍贵的宋代建盏来斗茶。在吃茶之亭里,摆设是南宋风格的椅子,而不是榻榻米。
日本的茶道跨越数百年延续至今,应该说是中国宋代文化和日本战国文化相结合而成的人类文化结晶。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2-11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3-16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1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4-08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3-19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2-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03-22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1-27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