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24日,胡适收到了周作人的新年贺信。次日晚,胡适写了一首贺新年的诗回复,以示同贺新年之意。诗云:
可怜王小二,也要过新年。开口都成罪,抬头没有天。
强梁还不死,委曲怎能全。羡煞知堂老,关门尚学仙。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说的虽然是个人境遇,实际上也反映了整个国家时局状况。王小二是时代的小人物,却可以因为偶然参与或不参与政治生活,而因之出现“一年不如一年”或“一年胜似一年”的巨大生活差异。以“王小二”自况的胡适,也自然有当时的困境与苦衷。
原来,自1932年创办《独立评论》杂志以来,胡适以公共知识分子的国家意识与政治理解,积极参与抨击时政、人权启蒙的工作,先后在杂志中撰写了1309篇文章。这本中国现代政论杂志,前两年的经费完全由独立评论社社员自行集资,不但经费筹措要担经济风险,还有“因言获罪”的政治风险。胡适在杂志中倡行的自由主义精神,在中国时局之下,实际上也是两头不讨好的特立独行,“一年不如一年”的困境在所难免。
以胡适为首的一帮新派知识分子,自掏腰包去自谈国事,在周作人看来,这就是“不务正业”,以荒废自己的学术生涯为代价去冒险,得不偿失。事实上,胡适的半部“哲学史”、半部“白话文学史”等一系列尚未完稿的学术著述,也正是在这一阶段投身政治运动之后所无法弥补的缺憾。另一方面,周作人怡然自得的书斋生活,在胡适看来也是“学仙”式的自娱自乐,这种生活隔绝了知识分子的公共性与自由精神,也完全抛弃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普世情怀,并不值得倡导。
当然,胡适认定的自由主义精神与政治变革之路,是不会因为这些学术上的缺憾和友人的背离而却步的。所以才有了“可怜王小二,也要过新年”的自嘲兼自勉之句。事实是只过了一年,《独立评论》杂志在1936年底因造论反对日本策划“华北政权特殊化”,一度被迫停刊。“开口都成罪,抬头没有天”之句也因之应验,胡适对此或已早有预见。但“强梁还不死,委曲怎能全”,在胡适的百般斡旋之下,杂志又于1937年4月复刊,虽然旋即又因“七七事变”而被迫停刊。
事实上,在贺年诗中自嘲的胡适,1935年末最后这几天一直过得不顺,心情极度焦虑。这期间,有好友丁文江的病重,有北大学生停课请愿,有个人财务上的亏空等等;最为重要的是,他努力参与的评论时政活动始几乎处处碰壁。种种窘状,看来此刻的胡适,的确没有什么迎接新年的好心情了,还真有点“王小二过年”的情状了。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2-11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3-02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
03-16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15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4-08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3-19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2-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03-22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1-27 来源:茶无弄 | 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