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文化源于鸟文化,在谐音民俗中,鸡谐音就是“吉”。另外,鸡还有个最显著的特点是有鸡冠,公鸡、母鸡都有鸡冠,只是大小不同。这个鸡冠的“冠”又和做官的“官”谐音,这更强化了鸡字作为吉祥之意的内涵。每逢年节,中华民族餐桌上总是要有鸡鸭鱼肉。为何要把鸡放在首位,就是因为它是吉祥之物。
鸡能报晓,迎来日出,日常说的“闻鸡起舞”“雄鸡一唱天下白”,都是取鸡的吉祥之意。
在古代的精英文化中,也就是文人的文化中,也非常重视鸡,同样把鸡视作吉祥的象征。在文字记载中,鸡被美誉为“德禽”,就是有道德的飞禽。能把一个家禽和道德联系在一起,只有鸡才有这个殊荣。具体来说,在文人的记载当中,提出鸡有“五德”,古谓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将鸡称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鸡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
由于鸡可以吃掉各种毒虫,为人类除害,被传统社会的百姓所喜欢,因此民间还将鸡视为驱妖辟邪、带来吉祥之物,古代民间,鸡的造型简直成了门神和居家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