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研究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软物质物理实验室常云杰等结合透射交叉系数理论和赝弱相位物体近似理论,获得了衍射图中线性信息和非线性信息的解析表达式,并提出线性、非线性分离的方法。对分离后结果的研究发现,晶体厚度增大后,即使在Scherzer欠焦下线性成像也会偏离晶体结构,而非线性信息则更复杂。特殊条件下,非线性信息能够在某种程度下反映轻原子位置,比如负球差成像(这一现象已在实验上观察到)。这表明,可尝试利用非线性成像所包含的信息用于晶体结构的确定而不是简单地抛弃。
此外,透射交叉系数理论(TCC)以及杨氏干涉条纹实验表明,非线性信息的信息极限远高于线性信息的信息极限,在高频信息中起到主要作用。在球差为零的条件下,S.Van Aert等提出非线性信息的信息极限约是线性信息的倍。研究结果显示,在通常理论可解释的线性信息极限之外,仍存在高频率的结构信息,有可能被用作结构信息的测定,但目前关于利用非线性信息进行结构研究的报道甚少。
近日,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软物质物理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以AlN为模型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厚度不同成像条件下衍射束的相位。研究发现对于普通电镜成像,当样品比较薄的时候,信息极限以内的012衍射斑的相位随着离焦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当样品厚度较厚时相位近似为一个常数,且与物体的结构因子的相位基本一致,如图1a所示。通过分离线性和非线性部分发现,当样品较薄时非线性部分的影响可以忽略,线性部分的相位随着离焦量的变化而变化;当样品较厚时,非线性成像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且非线性部分的相位近似为一个常数,接近结构因子,如图1c所示。对超出线性信息极限的更高频的013衍射的研究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且由于频率更高,013衍射的相位在样品更薄的时候就趋于常数,即对于高频的衍射束,其非线性效应在同等样品厚度下比低频衍射束更显著。利用超出线性信息极限的衍射点013的信息进行结构解析,可分开AlN<110>方向投影的Al-N的哑铃对。也就是说,得益于非线性信息的存在,即使普通的透射电子显微镜也可以得到更高分辨率的结构信息。虽然部分机理尚不清楚,但提供了新思路,即“变废为宝”,充分利用不可避免的厚样品的非线性效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Microscopy上。
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科院的支持。
Figure1.Variation of phase differences over crystal thickness under different effective focus values ΔfeffΔfeff. (a)α{Iim(012)}−α{F(012)}α{Iim(012)}−α{F(012)}, (b) α{Iim(013)}−α{F(013)}α{Iim(013)}−α{F(013)}, (c)α{I2(012)}−α{F(012)}α{I2(012)}−α{F(012)}, (d) α{I2(013)}−α{F(013)}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0-3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05-02 来源:科普时报|编辑:确牛
11-04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