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文化水平、思想水平都有所提高,相关公共场所、媒体以及景点须顺应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大好形势,本着面向群众、对群众负责的态度提升其相关展品和宣传报道的科学内涵。
要解决上述问题,加强科普的科学性,必须从科普创作的源头抓起,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普。第一,促进创作队伍整体素养的提高。科普作者要树立科学态度,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和文责自负意识,对于重要的科学成果、科学数据、科学资料等,必须注明出处,不能抄袭他人作品,更不能剽窃他人的成果。第二,强化出版部门的编审制度和职责。出版部门要增强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出版物的高水平、高质量。
一部好的科普作品,是科学、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高度集成和结晶。在科学方面,不仅要获得专家认可,而且要有易读性和趣味性。要保证作品的科学性,最好的创作者应该是科学家本身,特别是那些既有科学素养,又有文学、艺术修养的科学家。实际上,国内外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大都出自著名科学家之手,媒体或出版界中涌现出的优秀作者也都有深厚的学术背景。
科学普及与科学研究密切相关。科普的营养和精髓主要来自科研的成果。科研的水平决定着科普的水平;反过来,在科普中又会发现新问题,对科研提出新要求,促进科研的发展。科研的灵魂是创新,是探索,充满着疑问和求证;科普则是把科学家取得的科研成果分享给民众,其主要任务是推广,是传播。传播形式需要丰富多样,需要创新,但在传播的内容方面,最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尊重,是把人类已经取得的成熟的科研成果传递给民众。真理的传播不能随心所欲,在传播科学理念、科学知识、科学原理和科学技术时必须准确。对于尚存争议的知识传播,不是科普的主流,即使传播,也要摆事实、讲道理,尊重客观事实,而不能主观臆断,强词夺理,误导民众。
人们常常形容攀登科技高峰如同攀登金字塔,能达到塔尖的人固然荣光,但是这样的人毕竟很少,并且如果没有塔基、塔身的坚强支撑,塔尖是不可能鼎立其上的。塔基越广大、越牢固,塔尖才能越高、越稳定。要建设我国的科技大厦、科技高塔,还要从基础抓起,而基础就是教育,就是科普。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0-3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05-02 来源:科普时报|编辑:确牛
11-04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