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具有巨大的疏水表面,能吸附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因而微塑料可以作为环境污染物的潜在运输载体。研究微塑料与环境污染物的吸附行为,有助于了解微塑料对水体中污染物运移动态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博士研究生王文锋在研究员王俊的指导下,通过模型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常见有毒环境污染物——芘在三种微塑料(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上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微塑料对芘的吸附过程符合pseudo-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R2>0.99),吸附速率主要受粒子内扩散影响。吸附平衡用Langmuir等温线模型拟合优度最高(R2>0.99)。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微塑料与环境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制方面提供了有用信息。
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以及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相关研究结果以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sorption kinetics and isotherms of pyrene onto microplastics为题,在线发表在Chemosphere上。
微塑料对芘的吸附动力学与等温线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0-3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05-02 来源:科普时报|编辑:确牛
11-04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