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一年的海上连续观测,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制的新型深海分布式声学接收系统在南海成功回收,科研人员完成对某深海海域的海洋环境噪声的定点、长周期观测,收集了多次台风过程下海洋环境的噪声变化数据,为我国开展深海海洋声学噪声特性研究、认识和掌握台风与环境噪声变化规律提供了一手资料。
这套新型深海分布式声学接收系统在国家“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等项目支持下研发,突破了全水深(最大工作深度12000m)的水听器、大容量低功耗、低噪声电路等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对我1000m以上深度水听器的技术封锁。该系统可灵活组阵,能够在世界深海大洋任意海区的任意深度上有效拾取声学信号,具备大深度、大跨度和长时间的水声信号可靠采集能力。作为我国海洋声学调查和实验的重要水声记录设备,该系统已被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等多家国内研究单位采购或租借。
图1.深海分布式声学接收系统的五种使用方式
图2.深海声传播特性示意图,两条虚线标出了水听器布放的深度范围;下:4152m深度上测量的传播损失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
图3.台风经过时噪声谱与国家海洋预报中心提供的风速对比
图4.地震气枪信号记录波形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0-3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05-02 来源:科普时报|编辑:确牛
11-04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