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讯

在夜空中找到你的星座

在夜空中找到你的星座

黄道是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天球的交线

无论你对天文学有多少了解,可能都知道自己的“星座”是哪个。目前,国际天文联合会将全天精确划分为88个星座,其中12个被人们称作黄道十二星座,并与出生日期联系起来。你知道你所属的星座是如何确定的吗?而将出生日期与星座相联系、并推断人们命运的办法是否科学呢?

由太阳决定的黄道十二星座

由于地球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圈,我们会看到太阳在布满恒星的天幕中穿行,每年一圈,周而复始。古巴比伦人为了记录行星在星空中的位置,将太阳星空中的轨迹——黄道等分为12段,并根据每段内一些较亮行星的的形状排列,用神话传说中的形象对它们进行了命名,即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等十二星座,并给每个星座指定了独特的符号标记。之后,当他们观察肉眼可见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在星空中的位置时,只需要记录时间和行星所在的星座符号即可。

根据生日为人们划分所属星座的办法与此类似。比如你出生在六月上旬、属于双子座,那是因为在六月上旬,太阳刚好位于黄道十二星座双子座附近。

地球公转自转决定的恒星视运动

不过,想在你的生日观赏你所归属的星座并不现实。比如,六月上旬出生的人们被归入双子座,但真正在夜空好好观赏双子座则要等到冬季。

也许你已经意识到问题出在哪儿了。由于太阳光芒耀眼,太阳所在位置的星座刚好被其光芒遮蔽,因此太阳经过哪个星座时,我们刚好在那段时间看不到它。要好好观赏这个星座,只能等待半年后它远离太阳的光辉,出现在夜晚的天空中。

虽然恒星、行星与我们距离各异,但在夜晚的星空中,它们看起来好像都处在同一个巨大的球壳上。这个假想的球被称作“天球”。从地球上观察,太阳在天球上的移动,即天文学中所说的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太阳每天清晨从东方升起,中午到达距离地平线最远的位置,傍晚在西边落下。这种由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的视觉效果被称为周日视运动。另一种则是在一年的时间里,太阳在天空中各个星座间穿行、最终又回到起点的现象,被称为周年视运动。这是由地球的公转引起的。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叠加在一起,导致恒星每晚也是东升西落,但每天升起的恒星有所不同,它们也是每年在天球上旋转一圈。而天球上与太阳在一起的黄道星座,半年后将位于日地连线的另一端,在午夜12点高悬在你的头顶。

由于地球自身形状和太阳、月球对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自转轴的指向还存在一种缓慢的变化。地轴这种被称作“岁差”的运动类似于一个即将倒下的陀螺,在陀螺本身还在转动的情况下,陀螺轴的指向也在绕圈。地轴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大约2.6万年,因此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可能很难通过肉眼感受到岁差的存在。然而,巴比伦人生活的年代至今已过去数千年,岁差的效应便凸显出来:太阳在天球中的实际位置与古巴比伦人的定义,已经偏离了两个星座。

被证伪的占星学

使用星座作为天体测量的工具虽然简单易行,但精确度不高。随着天体测量技术手段的发展,这种方法在之后的观测和研究中便不再被采用。然而,这种曾经的科学工具却在另一些人手中“发扬光大”,炮制出了一套繁杂的说法,将人的性格、命运等与星座联系起来。不少人对这些说法深信不疑,甚至在人事安排、寻找伴侣等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中,都用这些说法作为指导思想。

198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肖恩·卡尔森进行了一次占星学的双盲实验,并在1958年将结果发表在了国际顶级科学杂志《自然》上。在实验中,他邀请了占星界推荐的全美最佳占星术“专家”,就实验方法与这些占星家们进行了充分沟通,取得了他们的同意。在实验的第一部分中,实验人员首先按照占星家们的要求,收集了每个被试者的资料。占星家们根据这些资料对每位被试者的性格特征作出预测后,实验人员再向每位被试者提供三份去掉署名的预测,其中一份是占星家对特定被试者本人作出的,另两份是占星家对其他被试者作出的。被试者对三份预测与自己的相符程度进行打分。在实验的第二部分中,每位被试者通过“加州人格量表”(CPI)得到自己的性格特征。每位占星家将会得到三份去掉署名的测试结果,其中一份为某位特定被试者填写,另两份随机选择。占星家们需要从这三份中选择出属于那位特定被试者的问卷。测试结果表明,占星家的预测成功率和随机概率相同。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成功率与靠“蒙”基本一致。

也就是说,按照出生日期找出自己所属的“星座”,是一种不错的娱乐方式。但希望以此知晓前程命运,那就是现代迷信了。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昆明动物所等在冈瓦纳古陆和劳亚古陆物

      生物的地理分布与地球演化历史紧密相关。在现代生物地理学研究中,通过生物的演化历史可以推测地球的演化过程,并对已......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化学链合成氨研究取得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副研究员郭建平团队在化学链合成氨研究方面......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研究揭示二穗短柄草MAPK与PP2C基因家族成

      日前,《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植物抗逆与分子进化研究组题为......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运动为啥能给人带来愉悦感

      持续运动不仅对身体有长期积极的影响,还能在运动后1-2 个小时内带来短效的益处,包括提高疼痛的阈限、降低急性焦虑和......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中外学者热议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有很多好的智慧农业技术理念,但技术与农业的结合还不到位,须加大研发力度并完善全流程管理,将智慧农业的理念落......

    10-3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虫洞或可用于躲避星际战争

      如果外星人之间发生星际战争,而地球人打不过外星人,那么地球人应该怎么办?最新的虫洞研究也许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05-02    来源:科普时报|编辑:确牛

    分享
  • 纳米科技的喜与忧

      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及其带来的环境健康风险。 纳米氧化锌水环境老化对遗传毒性的影响。 不同种类纳米材料与污染物间截......

    11-04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特斯拉来了 国产电动汽车如何应对?

      随着特斯拉在上海建生产厂这一事件的最后落听,让新品频出、一直热闹的国内电动汽车行业顿然迷漫着一股狼来了的气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智能巡查车:内外兼修铸就“火眼金晴”

      目前,交通道路分布面广,地形复杂,传统的人工巡查方法工作量大且条件艰苦,传统作业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巡查巡视管理与......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合肥研究院研制出纳米复合物可同时消除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正岩课题组在抗生素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取得新......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