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优质水稻分子育种新成果转化推介会暨院企合资公司揭牌仪式举办。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发的水稻品种“科辐粳9号”与企业联手将生产成优质大米产品推向市场。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重要任务。国家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也作了重要修订,将绿色优质、专用特用品种培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选育能够满足新形势需要的优质水稻品种,对于提升大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生物所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长期合作开展水稻种质创新和应用研究。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团队解析了决定水稻优质的关键基因gw7和gw8,分别发现gw7和gw8基因对于提升稻米品质、外观、产量有重要作用。相关结果两次发表于世界顶级期刊《自然-遗传学》。随后,技术生物所科研人员与遗传发育所通过近5年合作,利用最新的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将gw7和gw8进行人工聚合,以离子束诱变水稻品种武运粳7号的长粒型突变体为底盘品种,培育出优质水稻新品种——科辐粳9号。
为加快成果应用,合肥研究院与企业合作共同成立安徽中科中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科企合作加快品种推广和应用。以科辐粳9号为主导品种,在生态环境优良区域进行严格田间种植管理,实现优质大米量产,满足消费市场,提高老百姓生活品质。
科辐粳9号米饭油亮、光泽好、软度适中、适口性好,有回甜味,冷饭不回生。经权威米质机构检测,科辐粳9号大米在碱消值、胶稠度以及直链淀粉含量三个决定大米口感的要素上表现优良,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品种稻花香2号。
推介会上,技术负责人刘斌美详细介绍了水稻优质新品种研发及发展方向,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总农艺师杨惠成围绕优质稻米安全生产配套技术进行详细讲解,安徽中科中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邱良军展示了水稻育种新成果转化的发展规划。
合肥研究院副院长江海河和安徽中科中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立军分别致辞。随后,江海河、王立军、技术生物所所长吴李君、研发团队负责人吴跃进一同为院企合资公司揭牌。
推介会会场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0-3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05-02 来源:科普时报|编辑:确牛
11-04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