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讯

为国人打造植物版《永乐大典》 ——揭秘《植物分典》编纂出版背后的秘密

一个所,一本书。以吴征镒院士为代表的一群植物研究人员,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为了《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以下简称《植物分典》)的完成呕心沥血、精诚团结,最终于2017年10月成功将这本书出版发行。

日前,《植物分典》编纂工作总结会暨赠书仪式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举行。《中国科学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试图解读这本书背后不同寻常的秘密。

国家级重点古籍整理项目

《植物分典》这本书到底有多重要?

“《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是国务院批准的重大文化出版工程、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出版工程项目、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云南教育出版社社长胡平这样表示。

据介绍,《中华大典》包罗宏富,涵纳各家、各派思想和历代志书的优秀文献资料,分为22个典,近百个分典,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1989年开始试点,1992年全面铺开。

“编纂类书是中国古代文献学上的一大创造,前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宋代的《太平御览》、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党委书记杨永平说,《中华大典》分为22个典,近百个分典,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其体量大大超过历代类书。

2006年,云南教育出版社和《中华大典》主编任继愈,诚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征镒院士担任《生物学典》主编;2007年1月,正式启动编纂。

据介绍,《生物学典》包括《动物分典》和《植物分典》,记载古籍生物3000余种,由吴征镒任主编,李德铢、吕春朝、马克平、王祖望、汪子春任副主编;旨在用科考实据,准确回答“在中华古籍文献里记载有多少种动物和植物”的问题。

80余位科学家的群策群力

2007年开始工作,2017年10月出版,《植物分典》整整经历了10年编纂。这其中,凝聚了多家单位和众多科学家的心血。

据介绍,在《植物分典》编纂过程中,共有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云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科院北京植物所、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上海科技馆、河北农业大学等12个单位、共81位科学家参加编纂,其中,年龄在70岁以上者有24位。

而在编典过程中,陈介、臧穆、武素功、吴征镒、汤彦承、汪子春、陈书坤等7位年迈编委先后辞世。

“在编纂过程中,吴征镒先生不顾年迈,90岁高龄仍每天工作5小时,在目力不济的情况下亲自梳理《草木典》中的植物,注明植物所属科、属、种名,同时提出承担编典任务的作者人选。”杨永平表示,吴征镒为这本书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由于用眼过度,至2011年时,吴征镒先生双目几近失明。但是他仍然让工作人员阅读《草木典》给他听,帮助作者梳理和考订古籍植物。“正是在这些专家学者不断努力下,《植物分典》最终得以成功出版。”杨永平说。

贯通古今、连接中外的桥梁

据介绍,《植物分典》分为四册,共计736万字,收录古籍植物插图5158幅,彩插257幅。考证29纲102目285科1978种植物类群,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种子植物1802种,占91.1%,细菌、藻类、真菌、地衣、苔藓、蕨类等各类群176种,占8.9%。有1923种植物考订到植物种的学名,占97.2%;有55种考订到属名,占2.8%。

《植物分典》副主编、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吕春朝介绍,这本书中所收录的植物物种,利用现代植物学分类系统制定编典框架,使用规范的拉丁文植物学名,能起到贯通古今、连接中外的桥梁作用。

杨永平也指出,《生物学典》记载古籍生物3000余种,准确回答了中华古籍文献里记载有多少种动物和植物的问题,“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生物学典》可提供一定的历史帮助,推进国际人文历史交流融合”。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昆明动物所等在冈瓦纳古陆和劳亚古陆物

      生物的地理分布与地球演化历史紧密相关。在现代生物地理学研究中,通过生物的演化历史可以推测地球的演化过程,并对已......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化学链合成氨研究取得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副研究员郭建平团队在化学链合成氨研究方面......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研究揭示二穗短柄草MAPK与PP2C基因家族成

      日前,《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植物抗逆与分子进化研究组题为......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运动为啥能给人带来愉悦感

      持续运动不仅对身体有长期积极的影响,还能在运动后1-2 个小时内带来短效的益处,包括提高疼痛的阈限、降低急性焦虑和......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中外学者热议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有很多好的智慧农业技术理念,但技术与农业的结合还不到位,须加大研发力度并完善全流程管理,将智慧农业的理念落......

    10-3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虫洞或可用于躲避星际战争

      如果外星人之间发生星际战争,而地球人打不过外星人,那么地球人应该怎么办?最新的虫洞研究也许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05-02    来源:科普时报|编辑:确牛

    分享
  • 纳米科技的喜与忧

      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及其带来的环境健康风险。 纳米氧化锌水环境老化对遗传毒性的影响。 不同种类纳米材料与污染物间截......

    11-04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特斯拉来了 国产电动汽车如何应对?

      随着特斯拉在上海建生产厂这一事件的最后落听,让新品频出、一直热闹的国内电动汽车行业顿然迷漫着一股狼来了的气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智能巡查车:内外兼修铸就“火眼金晴”

      目前,交通道路分布面广,地形复杂,传统的人工巡查方法工作量大且条件艰苦,传统作业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巡查巡视管理与......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合肥研究院研制出纳米复合物可同时消除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正岩课题组在抗生素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取得新......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