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讯

上海生科院发现注意力引导眶额皮层神经元的价值编码

日前,eLife 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注意力能够调节眶额皮层神经元对外界物体的价值编码》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杨天明研究组完成。该研究使用清醒猕猴在体电生理记录,发现猕猴眶额皮层神经元实时反映大脑正在关注的物体的价值。这一研究解释了注意力和价值编码在抉择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抉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水果店挑选橙子。我们挑选橙子的过程往往是一个一个拿起来,看一看,闻一闻,决定放回去或者装进袋子里,然后再挑下一个。在挑选的过程中,具有颜色鲜亮、香气馥郁、大小适中等特征的橙子会通过我们的感觉系统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进一步对它们进行挑选,以决定它们的“去留”。有趣的是虽然不同的感觉信息能够同时被大脑并行处理,可我们的抉择过程往往只能依次进行,是一个串行的过程。而注意在抉择等认知过程中从并行到串行的转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目前还知之甚少。杨天明研究组通过对大脑眶额叶中对价值信息的编码的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眶额皮层是大脑的高级认知中枢前额叶的一个子区,因其位置处于眼眶上方而得名。前人的研究表明,眶额皮层是大脑奖赏环路中的关键一环。它接受并整合视觉、味觉、嗅觉等多重感觉信息的输入,能够编码物体的价值,在抉择过程的价值评估中起到关键作用。而这项新的研究则进一步针对眶额叶在抉择认知过程中究竟更多地采用串行还是并行的方式、注意力是如何调控这一脑区的价值信息编码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注意力、奖励和抉择这些因素在正常情况下高度相关。为了把这些因素对神经元的编码的影响进行区分,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精巧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猕猴只需要在显示器上观看一些代表不同大小的果汁奖励的图片。如果屏幕上只有一张图片,猕猴只要保持眼睛注视屏幕中央,不用做任何选择即可得到相应的奖励。如果屏幕上同时出现两幅图片,则由计算机随机挑选其中的一幅作为最终的奖励,猕猴依旧不需要做任何选择。同时,在一些测试中,两幅图片中的一幅还会通过迅速转动来吸引猕猴的注意力,然而这种转动并不会改变奖励的大小,也和计算机随机挑选的奖励图片无关,对猕猴来说并没有任何意义。猕猴只是因为图片突然发生旋转而会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转向这张图片。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注意力、奖励和抉择这些因素就被分开了。

在猕猴观看两张图片的时候,虽然最终获得的奖励可能是其中的任意一幅,但是研究人员通过测量猕猴的瞳孔反应,发现猕猴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在奖励比较大的图片上。同时,眶额叶神经元也与注意力保持高度一致,仅编码了奖励较大的图片的价值,而忽略了另一张图片。但是,如果在展现图片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通过转动其中的一张图片来吸引猕猴的注意力,眶额叶的神经元则会跟随注意力来编码被转动的图片的价值,即使这张图片所代表的奖励较小。研究人员发现几乎每个编码价值的眶额叶神经元都呈现出这种性质而鲜有例外。通过一个计算模型,研究人员进一步说明了注意力的受到图片转动的影响而切换的可能性与两张图片的价值相关。如果猕猴原先注意力所在的图片代表很大的奖励,注意力切换到其他图片的可能性会比较小。这就像我们在阅读一本非常有趣的书的时候就不容易受到打扰一样。如果我们读的书乏味无趣,那么外界一点小动静就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与大脑视觉皮层并行编码多个物体的视觉性质的情况不同,眶额叶神经元仅编码注意力所在的物体的价值。因此,大脑对价值信息的处理,在眶额叶皮层已经转化为一个串行的过程。由于神经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眶额叶编码的价值信息被前额叶更高级的脑区运用来进行价值判断和抉择,这项研究很可能意味着大脑的价值抉择过程是一个串行过程。而眶额叶也有别于较低级的感觉皮层,位于大脑信息处理的较高层次,其神经元的活动反映了我们的抉择和认知的过程。

该研究在研究员杨天明的指导下,由博士生谢洋和聂车畅完成。该课题获得了中科院百人计划、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15JC1400104)的支持。

 上海生科院发现注意力引导眶额皮层神经元的价值编码

图注:(A)猕猴在同时观看两张图片的时候,猕猴的注意力集中在关联较大奖励的图片,而眶额皮层神经元电活动也仅仅编码价值较大图形的价值。(B)在通过转动图片来吸引猕猴的注意力的时候,眶额叶神经元的电活动被注意力所引导,编码了被转动的图片的价值。(C)计算模型很好解释了注意力的切换与图片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图中虚线为当图形转动时由于注意力转换而引起的神经元发放的变化。其中绿色虚线为计算模型的预测,红色虚线为实际数据。详见Xie, Nie, and Yang, 2018.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昆明动物所等在冈瓦纳古陆和劳亚古陆物

      生物的地理分布与地球演化历史紧密相关。在现代生物地理学研究中,通过生物的演化历史可以推测地球的演化过程,并对已......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化学链合成氨研究取得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副研究员郭建平团队在化学链合成氨研究方面......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研究揭示二穗短柄草MAPK与PP2C基因家族成

      日前,《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植物抗逆与分子进化研究组题为......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运动为啥能给人带来愉悦感

      持续运动不仅对身体有长期积极的影响,还能在运动后1-2 个小时内带来短效的益处,包括提高疼痛的阈限、降低急性焦虑和......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中外学者热议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有很多好的智慧农业技术理念,但技术与农业的结合还不到位,须加大研发力度并完善全流程管理,将智慧农业的理念落......

    10-3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虫洞或可用于躲避星际战争

      如果外星人之间发生星际战争,而地球人打不过外星人,那么地球人应该怎么办?最新的虫洞研究也许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05-02    来源:科普时报|编辑:确牛

    分享
  • 纳米科技的喜与忧

      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及其带来的环境健康风险。 纳米氧化锌水环境老化对遗传毒性的影响。 不同种类纳米材料与污染物间截......

    11-04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特斯拉来了 国产电动汽车如何应对?

      随着特斯拉在上海建生产厂这一事件的最后落听,让新品频出、一直热闹的国内电动汽车行业顿然迷漫着一股狼来了的气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智能巡查车:内外兼修铸就“火眼金晴”

      目前,交通道路分布面广,地形复杂,传统的人工巡查方法工作量大且条件艰苦,传统作业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巡查巡视管理与......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合肥研究院研制出纳米复合物可同时消除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正岩课题组在抗生素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取得新......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