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状是指有机体所具有的与其定植、存活、生长和死亡紧密相关的一系列属性。自然群落中,有机体之间的功能性状差异一直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共存的重要前提。基于功能性状的群落生态学研究通常认为:物种的功能性状决定了物种在群落中的适合度,从而影响群落物种的动态变化,如物种的存活率、生长率和死亡率。然而,全球诸多研究表明,最常用的植物形态性状与群落物种动态的关联并不紧密,在生活史周期较长的树种群落更是如此。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森林生态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组副研究员杨洁与美国马里兰大学科研人员Nathan Swenson合作,结合前人对功能性状与群落树种动态变化的研究以及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树种功能性状与树种生长关系的综合分析,对上述假说提出了新的见解。作者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导致功能性状难以预测群落树种动态的三类原因,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忽略功能性状与群落树种动态变化的关联背景、忽视个体性状变化以及缺乏更能反映树种资源获取和分配等的硬性状。最后从综合性状、个体水平性状以及结合转录组和代谢组学三个方面,指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该研究以Why functional traits do not predict tree demographic rates为题,发表于国际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期刊《进化与生态学进展》(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上。
该研究得到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培育专项(XDPB0203)、版纳植物园“一三五”专项重大突破(2017XTBG-T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0442)、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6352)、中科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青年培育项目(Y4ZK111B01)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14CB954100)的支持。
功能性状与群落树种动态变化的研究中常被忽视的表型和环境背景
基于物种水平和个体水平功能性状与群落树种动态变化的研究图示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0-3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05-02 来源:科普时报|编辑:确牛
11-04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