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讯

曹军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地球环境科技支撑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标志着创新驱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行程上,将发挥越来越显著的战略支撑作用。报告还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现实出发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对从事地球环境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就是要正确处理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坚持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与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并举。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是中科院知识创新一期工程中唯一升格为研究所的单位,走过了一段辉煌而不平凡的奋斗历程。这些年,我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遵循安芷生院士提出的“从古到古今结合,从区域到全球,从自然过程到自然与人类活动影响并重研究”的三个转变进行研究所改革,取得丰硕成果,人才辈出,使我们能够长期与先进国家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开始处于领跑者的角色,推动着以我国西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和大气PM2.5污染控制等代表性原创成果指导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值全所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之际,2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到地球环境研究所调研指导工作。他特别强调,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要与贯彻落实新时期“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办院方针紧密结合,前瞻性谋划,拓展学科领域,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开展院内外和国内外的科研协作,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发挥优势,继续服务地方发展,在“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和“蓝天保卫战”中作出科学院人应有的贡献。他鼓励青年科学家发扬黄土精神,扎根西部,艰苦奋斗,为科学院争光。为此,研究所于2018年2月8日至9日,专门召开了全员参加的战略研讨会,提出要把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就必须坚定信念引领,一以贯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按照我所的“六大特色”推动以黄土—粉尘—气溶胶为纽带,开展环境变化的过程、规律、机制、趋势与可持续性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为发展国际地球系统科学作出创新性贡献,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为黄土高原和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前瞻性战略建议。唯敦厚笃实,方能不忘初心;唯励志前行,方能牢记使命。为此,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行动指南,基于研究所长期环境变化研究积累和丰富的野外观测经验,深入推进研究所“一三五”规划的落实,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环境变化本底调查和趋势研究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正是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的有效国际合作平台。但该区域又是全球生态环境最为复杂、脆弱的区域之一。地球环境所已在“一三五”规划中布设了重点培育方向,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发挥多学科集成的研究优势,强化国际合作,开展该区域环境研究。

近年来,研究所围绕“一带一路”环境变化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对沿线国家进行了6次大范围的综合野外考察,获得了大批石笋、树轮、黄土等宝贵样品,获得了“一带一路”区域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环境变化特征、规律及影响的新认识。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究机构签署8份合作协议,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今年还将举办“一带一路”气候环境变化国际培训班,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未来,我们将设立“一带一路”环境变化合作研究专项,抢占“带路环境变化本底和趋势研究”的学术高地,服务“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明确要求“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重大举措。黄土高原是我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脆弱区,新时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可将 “塬区固沟保塬,坡面退耕还林草,沟壑治沟造地,沙区退林还灌草”“26字建议”提升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方略”。根据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地貌形态和地理分区,结合微地貌特征与财力资源,因地制宜采取协同发展措施,及时开展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总体科学规划、遥感制图和信息决策系统等的立项研究,为推广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方略提供科技支撑,促进黄土高原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从“打好”到“打赢”的转变,既反映了党中央治理大气污染的坚定决心,也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这进一步给我们大气环境工作者提高了要求,吹响了全国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攻坚战的号角。关中城市群地处渭河盆地,已列入国家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该区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生态负债和环境约束问题。地球环境研究所在大气灰霾污染及控制领域积累深厚,对大气PM2.5研究及污染控制具有近二十年的工作基础,开发了基于过滤及光催化技术为核心的小型太阳能空气净化装置,以及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对街区尺度及城市区域范围内的空气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我们将筹建以西安为核心城市的“关中城市群环境生态观测网”,大力开展科研及创新工作,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学研共赢,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服务于生态文明和绿色协调的“美丽中国”建设。

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与西安市共建好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有关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时强调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为落实这一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地球环境所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的原则,与西安市人民政府共建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该院致力于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发工作,特别关注城市空气质量的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为西安大气污染防治难题提供高水平的科技支撑,早日把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建成为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为建设“天蓝、水清”的美丽西安、健康西安,打造我国西部绿色宜居家园作出贡献。同时,我们要发挥好在环境治理方面的雄厚学科储备、设备储备和人才储备,做好大科学装置和重大平台的布局建设,为启动中科院西安综合科学园建设、打造西安科创大走廊、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新时代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地球环境研究必须紧跟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实施四类机构改革,推动产学研紧密融合,推动研究所向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转型,持续保持国际科学前沿位置,要始终牢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夯实成果,践行十九大精神,努力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作者系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党委书记)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昆明动物所等在冈瓦纳古陆和劳亚古陆物

      生物的地理分布与地球演化历史紧密相关。在现代生物地理学研究中,通过生物的演化历史可以推测地球的演化过程,并对已......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化学链合成氨研究取得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副研究员郭建平团队在化学链合成氨研究方面......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研究揭示二穗短柄草MAPK与PP2C基因家族成

      日前,《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植物抗逆与分子进化研究组题为......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运动为啥能给人带来愉悦感

      持续运动不仅对身体有长期积极的影响,还能在运动后1-2 个小时内带来短效的益处,包括提高疼痛的阈限、降低急性焦虑和......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中外学者热议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有很多好的智慧农业技术理念,但技术与农业的结合还不到位,须加大研发力度并完善全流程管理,将智慧农业的理念落......

    10-3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虫洞或可用于躲避星际战争

      如果外星人之间发生星际战争,而地球人打不过外星人,那么地球人应该怎么办?最新的虫洞研究也许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05-02    来源:科普时报|编辑:确牛

    分享
  • 纳米科技的喜与忧

      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及其带来的环境健康风险。 纳米氧化锌水环境老化对遗传毒性的影响。 不同种类纳米材料与污染物间截......

    11-04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特斯拉来了 国产电动汽车如何应对?

      随着特斯拉在上海建生产厂这一事件的最后落听,让新品频出、一直热闹的国内电动汽车行业顿然迷漫着一股狼来了的气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智能巡查车:内外兼修铸就“火眼金晴”

      目前,交通道路分布面广,地形复杂,传统的人工巡查方法工作量大且条件艰苦,传统作业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巡查巡视管理与......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合肥研究院研制出纳米复合物可同时消除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正岩课题组在抗生素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取得新......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